2024年4月24日 星期三

商管課程(十六) 模組四「商業模式再創新與領導力」

這週上課前,因為整個星期都太忙了,在沒有充分的休息下,導致我的頭有點不舒服;但不管怎麼說,都還是得撐完這一天阿!

在業師早餐會中,得知今天一整天的流程,對於早上的「個案分析」,以及下午的兩個「立體個案」,充滿期待。

同時,從這個模組開始,授課模式從「效果邏輯」開始轉向「因果邏輯」,也就是從 「Being Yourself」轉變為「Becoming Yourself」。

說起來好像很複雜、高深莫測,但我個人感覺這就是兩個典型的學習模式,一個是「先做再說」、另一個是「想好了再做」。

在上午的「個案教學」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反而不是「商業模式再創新與領導」,而是「策略性休息」、以及「創業與人生階段配適狀況」。

人是不是非要到了危急生命的狀態,才會真正地強迫自己停下來休息? 

通常都是嘴巴說要放下,但被自己認為的責任繼續推著往前走。

等到身體真的垮了,回頭一看才發現似乎不太值得。

我幾年前跟個案老師有類似的狀況,身體其實出問題了,而且症狀很明顯,但自己卻視而不見,總覺得再撐一下就好了。

幸好碰到「疫情」,瞬間讓大家都強迫慢下來或停下來一陣子,這時才發現原來自己的身體已經垮了,後續慢慢調養也花了兩年的時間,現在才比較正常一些。

在這之後,我確實更重視身體及精神上的健康,具體作為可能就是運動、休閒活動等,要是活不夠久或總是病懨懨地,可能也很難增加人生體驗的機會。

「人生階段的配適狀況」也很重要,但這在我年輕時是無感的。

舉例來說,當我慢下來,有多一點時間在家庭生活中後,才發現先前我是很任性的為自己而活,不管是創業追逐自我的成就實現、或說追逐自己的夢想,又或是花了大把時間再進修,似乎做了很多事,但仔細一想,到底哪些才是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

當我們決定做一件事的時候,就代表自己已經接受並認同這件事所帶來的責任、以及應盡的義務。

從這個角度來看,當我選擇了創業、結婚或生子,就該面對它們所帶來的一切。

今天上午的個案分析,或是個案老師所分享的自身經驗,都讓我再次思考「人生階段的配適問題」。

這在 20 歲時不太需要考慮、30 歲時可能需要考慮、40 歲時是被逼著不得不考慮。

總而言之,生活上要多注意健康,發展事業或職涯時,要再想一下在這個人生階段,到底什麼事比較重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我的創業筆記 (二十八) 「知名品牌」搭配「強勢通路」就等於成功嗎?

距離上一次寫〈 品牌代理是不是正確解方? 〉又過了一個月,老婆在這期間又把設立流程繼續往前推進,目前看來跟投審會有關的申請,全部都定審了,合資公司也即將開出 B2B 的第一張發票。 當然,我最關心的還是她們品牌代理的成果,一直很好奇「知名品牌」再搭配上「強勢通路」會有什麼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