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5日 星期五

今日閱讀: 給青年知識追求者的信 (終) 問問你是誰?

本章節重點摘要如下:

就個性而言,什麼樣的人適合走進「知識探索研究」這條路呢?

人文著重個人敏銳的觀察與詮釋,科學著重一般性的規則與推理,社會科學則既有人文的背景觀察,又講究科學的邏輯推理。

就「人文觀察與通識教育」而言,作者希望年輕人能夠「不住相讀書」,長時間不計目的的吸收廣闊的知識,像是嬰兒學語言一樣,久而久之自然水到渠成。

就「科學推理」,則是前一步到後一步之間的「邏輯連貫」,講究推理論述的嚴密無瑕,卻不計較旁支無關的細節。

如果發現自己有那種「不計較立即得失而專注投入的傻勁」,那可能也適合投入人文知識的吸收。

這樣的傻勁在做人處事的其他面向,倒也未必是個優點,但對廣泛知識的攝取吸收而言,卻是利多於弊。

在踏上知識探索之路前,先問問自己:我喜歡一個人在腦子裡想問題嗎? 當工作的喜悅或苦悶不太能與他人分享時,我能耐得住寂寞嗎?

從事「知識探索」還需要一項個性特質,就是接受挫折、要有越挫越勇的鬥志。

做研究很可能做不出結果、做不出理想的結果、做出結果被別人發現錯誤,或是做出結果但別人認為不重要;前述每一項,都是常見的挫折。

就通識背景的知識醞釀與構思而言,你需要長期的不住相讀書,吸收廣泛的人文社會、自然生命科學的知識,幫助自己孕育新穎的、別出心裁的思考方向。

有了豐富的構思素材與嚴謹的推理能力,接下來你還得以堅強的毅力,走過種種知識探索的挫折與寂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第一次去現場聽演唱會

上週末,終於如願以償地去到小巨蛋聽「張學友  60+ 巡迴演唱會」,這是老婆跟我期待以久的活動,也是我們人生第一次參加演唱會。 說來有趣,舞台劇、音樂會以及一些藝術表演,我們反倒不陌生,唯獨演唱會沒去過,之前了不起就參加簽唱會或 Live House 的小型演出。 不是我們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