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日 星期二

今日閱讀: 大學之路,陪女兒在美國選大學 (二) 兩種高等教育理念

本章節重點摘要如下:

優秀的大學不外乎兩類:「紐曼式的大學」及「洪堡體制的大學」。

紐曼培養人的出發點是訓練和塑造一個年輕人,開闊他的視野,讓他能夠承擔起日常生活的責任,成為對別人有幫助的人。

紐曼反對知識面窄、缺乏廣度的高等教育理念,並支持以「通才教育」為根本的大學教育。

紐曼多次提到將一大群好學的年輕人聚集在一起生活的重要性,在學業上要少管他們,但必須教他們對自然、科學與美德的追求,讓他們了解生活的知識,懂得商業的信用,具備對是非的判斷能力,擁有生活品味,以及對國家的貢獻等。

紐曼的教育方式要求學生有很高的「自覺性」;但如果一所大學裡大部份學生都是問題學生,而學校又不加管束,這所大學一定會辦得一團糟。

如果學生來源參差不齊,就很難實行紐曼的教育理念;反之,如果入學門檻很高,進來的學生大多數希望自己今後事業上有所成就,他們對知識的渴望和學習的主動性是不用擔心的。

精挑細選出來的學生,普遍學習能力很強,能迅速掌握專業知識,這樣就有時間和精力去學習立足於社會的基本知識和本領,這也就是紐曼所說的「大行之道」。

紐曼認為,一個大學生的知識面一定要廣,不能局限於一個專業裡少量的課程;實現「通才教育」必須具備兩個要素:

1. 要給學生足夠的選課和換專業的自由。

2. 要有足夠豐富和廣泛的課程供大家選擇。

通才教育無法保證大學生在完成四年的學業後,對某個領域有精深的知識,而是為了保證他有足夠多的科學和人文素養,今後可以在工作中或研究所繼續學習。

除了選專業、選課的自由以及提供足夠多的選擇外,一所大學想要讓它的學生掌握「大行之道」,也必須讓他們互相之間有「截長補短」的可能性;如果一所大學都是由同一類年輕人組成,學電腦的討論科技話題、學金融的討論經濟問題,這樣也不過是在特定領域裡獲得了更多的知識而已。

因此,要做到「通才教育」,綜合性大學要比文理或工科為主的大學有優勢,大學學科的平衡很重要。

當一所大學有了學科方向和興趣愛好各異的學生後,如何引導他們「截長補短」就變得非常重要。

在「洪堡的體制」中,學生畢業時必須對一個專業有比較精深的了解,這和紐曼的理念完全不同;為了讓學生們做到這一點,很多專業的學生需要五年(而不是英美通常的四年)才能畢業,而最後兩年則是完全學習非常精深的專業知識。

在洪堡兄弟創立的普魯士高等教育體系中,職業教育、技能教育成為大學的中心任務,大學生在學校學到的就是馬上能夠用於國家工業化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知識,一走出校園就能為社會服務。

如今的麻省理工學院,尤其是加州理工學院,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深受洪堡教育理念的影響。

前蘇聯在十月革命後,為了快速實現工業化,不僅採用了洪堡制定的體制,而且片面強調專才培養,使得每個大學生都只專注於自己的專業;但當時既沒有學到洪堡倡導的學術自由精髓,也沒有像德國那樣在大學裡建立研究所,以至於大學生的知識面窄,而碩博士生教育長期落後。

這種被扭曲的洪堡教育體制,使得全社會對高等教育產生了誤解,以為一個人學了什麼專業就一定懂什麼專業,沒有學什麼專業就肯定不懂那個專業。

紐曼的「通才教育」和洪堡的「專才教育」哪種更好? 則需要考察具體的歷史環境,即要看一個國家處於什麼樣的發展階段,一個受教育者處在什麼樣的社會階層。

從找工作難易、見效快慢來講,無疑是洪堡的「專才教育」更好;因此,對於一個需要迅速走向工業化的國家而言,對於一個剛從社會底層走出來的學生來說,技能教育均是當務之急。

但洪堡教育體制的問題是,雖然「專才教育」能夠培養出很好的執行層面人才(無論是科學家、工程師,還是律師和醫生),但是卻很難培養出擁有廣闊視野的領袖以及企業家。

當一個國家已經處於穩定發展階段,當一個學生來自中上產之家,正在朝著精英目標努力,這個時候如果缺少博雅的通才教育,路就很難走得遠。

但凡一個大學,若是學科劃分過細,並且把學生限制在各自的專業之中,則不僅對學生的培養不利,而且從長遠來講,這麼做還會影響到它們的生源,最終這些大學在名氣和影響力上都將比不過那些強調「通才教育」的大學。

這兩種教育理念很難合二為一,其原因有以下三個難度:

1. 不是每一個學生都需要(或者說能夠做到)同時兼顧全面發展和培養自己的專業特長;讓一個 18 歲的年輕人在四年裡,既要在身心上得到全面發展,又能學到各種知識,還要精通一兩種專業技能,這個想法顯然不切實際。

2. 辦學的成本問題。一所大學既要學科齊全,並且每個學科都保持很強的科研水平,同時還要兼顧大學生教學,辦學成本是非常高的。

3. 社會上很多人不覺得有這個必要性。

一所大學未必需要兼顧兩種教育理念,也很難兩全其美,不如干脆堅持其中一種。

通才教育和專才教育在很多時候是矛盾的。

按照紐曼的理念,學生上課、考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習時不給自己設限,這就要求學校給予學生大量的自由時間,並且允許學生在課程沒有完全學懂的情況下給予他們好成績 (否則他們只好把時間都花在學習上)。

如果要讓學生學得精深,就得要求他們必須在某些學業上花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就算大學給了學生充分的選擇自由,但其教育的結果就是「專才教育」,因為學生只能集中精力學好自己感興趣的課,把相對應的研究做好。

要想兼顧「通才教育」和「專才教育」,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延長教育時間」,把教育分成大學的通才教育,以及碩博士的專才教育,別無他法;提出和實踐這樣的教育理念,是美國著名的教育家吉爾曼和艾略特等人,他們借鑒了洪堡體系的長處,將美國很多大學轉變成高等職業教育和研究的機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今日閱讀: 財富哪裡來 (九) 執行力的重要性

本章節重點摘要如下: 只要在「認知」的基礎上具備極強的「執行力」,賺錢就不是一件難事。 很多人無法克服「拖延症」是因為看不到機會,沒有意識到懶惰給自己帶來的「機會成本」有多高。 錯過機會比直接虧錢更讓人心痛。 看不到機會的根本原因在於「認知」不足,意識不到自己面對的是機會,也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