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日 星期一

今日閱讀: 給青年知識追求者的信 (五) 知識創新的案例

本章節重點摘要如下:

在升學壓力沉重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整天在反覆演練的解題技巧中琢磨,其創造力與想像力自然會受到局限,即使做了教授也是如此。

有不少年輕的研究人員覺得尋找研究題材好難,甚至在拿到博士學位後數年,想來想去仍是當年論文題目相同的框架。

如果連當年博士論文題目也是老闆給的,那就表示此人十幾年下來,腦袋裡不曾醞釀一個新題目,說來也頗為可悲。

調皮搗蛋不是什麼值得誇讚的正面特質,但這種不受傳統拘束的性格,經常會出人意表、別出心裁,這或許也是點子與創新的源頭。

研究是「對未知事實的探索與檢證」,所有的法則、規矩都是代表已知世界劃定的範疇。

越是調皮的人,越傾向將這些法則與規矩視為無物,也就越有可能另闢蹊徑,想出一些與傳統思維不同的見解。

社會學門的知識是源自於社會現象的觀察,所以點子一定是由社會觀察而來,要從觀察中激發「知識創新」的構思。

舉例來說,從社會科學跨入生物學的世界,我們說「物競天擇」,就是說生物會逐漸演化出最能符合天擇要由的特徵;這些特徵統稱為「演化適應度」。

這些特徵演化可能要耗上幾百年,而且是隨機隨勢發展而來,但長期而言,物種的演化看起來幾乎像是各個生物「刻意」去追求適應度一般;因為適應度不佳的,都已經被淘汰了。

從這個角度來看,生物的演化過程很像經濟學的分析 (理性的決策)。

經濟學家探討個人與廠商如何在技術資源限制下,追求增加效用或利潤;而生物是在身體與環境限制下,追求增加其適應度。

經濟學能分析消費與投資,也能用來分析生物演化;人類分配所得以增加效用,動物分配能量以增加其生物適應。

消費者有一定的「預算」,並將它分配在蔬菜、水果、肉品或米麵之購買;動物有一定的「能量」,將它用在長肉長筋以強化自己的覓食能力,去修補細胞或器官以求延長壽命,或是去製造精子卵子、進行性交以繁衍後代。

「演化經濟學」是分析生物體如何透過能量的配置,去改善其演化適應,物種要把能量分配於成長、生育與保養,而保養則是生命能否延續的關鍵,活很長的時間,每隔數年生少數幾胎,這是一種「演化策略」。

最佳的演化策略不一而足,所以我們會在現實社會中看到許許多多的生命樣態,成就今日的生物多樣性。

全世界真正有停經現象的物種只有三種:人類、海豚及殺人鯨;這三種物種有一些共同特性,就是長壽、智商高、群居,而且有「跨代之間」的分工。

談到分工,經濟學家的興趣就來了;「國富論」就有極大的篇幅是在討論分工。

如果沒有停經,分工會不會產生什麼困難呢?

「停經」傳送了一個訊息,讓祖父母與父母之間的不信任得以消除,兩者之間的分工得以完成,以上故事是「資訊經濟學」的範疇。

對所有的生物而言,若要在大自然中適應天擇的競爭,都需要將其能量在「生育」、「保養」、「成長」三方面做適當的配置。

「物競天擇」會逼迫物種選擇最節省、最有效率的競爭模式,因此最後存活的哺乳類,一定具有隨年歲遞減的幼年期死亡率形態,即年幼時死亡率高,剛成年時死亡率低;這樣的結論全屬於「成本效益分析」,卻已得到生物學界的肯定。

人類的知識往往就是在這種「胡思亂想」的架構中逐步建立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今日閱讀: 財富哪裡來 (九) 執行力的重要性

本章節重點摘要如下: 只要在「認知」的基礎上具備極強的「執行力」,賺錢就不是一件難事。 很多人無法克服「拖延症」是因為看不到機會,沒有意識到懶惰給自己帶來的「機會成本」有多高。 錯過機會比直接虧錢更讓人心痛。 看不到機會的根本原因在於「認知」不足,意識不到自己面對的是機會,也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