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6日 星期二

今日閱讀: 長得好看能當飯吃嗎?(經濟學) (一) 經濟學有什麼用?

本章節重點摘要如下:

你永遠賺不到認知範圍以外的錢,你所賺的每一分錢,都是你對事物認知的變現。

經濟學作為社會科學,研究的是複雜多變的人與社會,無法像自然科學那樣準確定義研究標的,也無法透過實驗還原真實的場景。經濟學家就算使用一定的假設來簡化所面臨的問題,也無法得出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答案。

傳統經濟學假設人都是「理性」的,在此基礎上來分析人的行為對經濟的影響。

但人是不是理性的呢?當然不是。

不理性的人都遵循怎樣的邏輯來做事呢?我們並無法一一列舉出所有的可能性。

經濟學中所有的名詞、結論、規律,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設條件」之上,任何結論都不能直接套用。這便是它與自然科學最大的不同;尤其理科比較強的人,很容易會忽略社會科學的複雜性,也忽視了這個大前提:任何社會科學,都必須建立在一定的條件之上。

用經濟學常識來認知世界之時,絕不能僵化、不可照抄硬套;要從最基礎的「經濟學假設」學起,不僅要學結論,更要學結論的前提,以及推導的過程和邏輯,徹底弄清楚適用的條件和環境。

不同的經濟學派,所持的假設和觀點都有所差異,但只要深入到經濟學的底層邏輯中,就會發現經濟學存在的意義並不是直接告訴你一個結論,而是想引領你掌握認知世界的方法和邏輯

很多人以為經濟學研究的是金錢,但哈佛大學指定經濟學教材「個體經濟學」開宗明義指出:「選擇,而非金錢,才是經濟學家研究的統一主題。」

經濟學家認為,人類所有的行為都是選擇的結果。在人生中,我們會面臨無數次選擇,有時答案是黑白分明的,但大多數時候我們都無法看清自己擁有哪些選項,也很難去預測每一個選擇會帶給我們什麼樣的未來。

經濟學不像數學有標準答案,也不像物理、化學可以改造「世界」,卻可以透過對社會、心理等諸多因素的分析,找出這個世界運行的「經濟邏輯」,指引你看清自己所擁有的選項,看透每個選項的優劣,找到自己內心最真實的需求,從而做出恰如其分的選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我的創業筆記 (十二) 合資公司是不是試水溫的好方法?

今天這篇又要聊到我老婆的工作內容了,她今年有關創業方面的內容特別多,所以一再被提及,但就她自己的說法,她並不想創業、她比較想躺平耍廢。 自從健身工作室的經營上軌道後,老婆就沒花費太多額外的精神,反倒是那間進出口公司的老闆非常活躍,衝勁跟野心十足,每天似乎都有新的想法,也搞死她們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