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6日 星期二

今日閱讀: 給青年知識追求者的信 (一) 先廣博而後專精

本章節重點摘要如下:

由於大學各科系招生錄取的科目重點不同,這些考試科目更回過頭來影響高中的教學內涵。

大學打算要念理工科系的,從高二起就已經不碰史、地、公民;大學打算要念文史的,自高二起即放棄理、化。

這種在高中階段即行專業分流的教育現實,確實對將來大學生或從事研究者的知識背景知識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

年輕的研究者對於這樣的弱點可能不易察覺,作者也沒辦法向讀者「證明」前述教育現實與知識背景之間的因果關係,但許多教育學者的觀察與研究顯示,這樣的因果關聯確實是存在的。

最鮮明的對比也許就是美國的教育;美國大部分的大專院校,其大一與大二是「不分系」的。學生入學後,通常要修相當多的通識教育學分,接受人文社會、自然科學、生命科學三大領域的薰陶。

先讓學生在大一、大二對各個學門有一般性的了解,到了大三再決定要往哪個領域發展。

這種學門專長延後分流的教育制度,與台灣在高中就強制提早分流的作法相當不同。

前述三大領域大致將現在的基礎知識做了相對合理的分割;至於工程、法律、醫學、管理,則為三大基礎領域的應用,可以視為專業訓練。

美國許多大學將法律、醫學、管理等學門放在研究所階段而非大學階段。

三大領域中,自然科學包括物理、化學、數學等,生命科技包括細胞、演化、動植物、解剖等,至於人文社會學門,有的學者又將它再細分為人文學與社會科學兩個部份。

文、哲、史屬於人文學,而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等各是數於社會科學中的一支。

社會學門是介於「科學」與「人文學」之間;社會學門的觀察與分析對象都是社會,是「人」的組成,因此其知識的基礎當然有豐富的人文內涵。

舉例來說,你若不仔細觀察台灣社會,怎麼可能理解台灣政治運作的邏輯?你若不是身歷其境的經過幾次聯考的折磨,怎麼能掌握台灣教育問題的癥結?

社會學門也有一些科學面向:企圖在人群社會中尋找一些法則、邏輯、規律。

由於人的思考與互動都非常複雜,因此社會學門所尋找的規律法則,都不可能像自然或生命科學那樣絕對。

社會學門的論述都刻畫了若干「大數法則」,是一種「通常會成立」的規律。因此,社會學門一方面奠基於人文社會的特殊觀察,另一方面又企圖建立有如自然科學一般的法則。

有些人特別強調社會運作的法則與規律,而將社會學門稱為「社會科學」。

對人類社會有細膩觀察、敏感體驗的人,比較能夠創作出好的人文作品;對於邏輯推理縝密嚴謹的人,比較容易成為好的科學家。

要成為好的社會學門研究者,則要有敏感的人文觀察,再加上嚴謹的邏輯推理能力。這也是為什麼社會學門的研究要特別強調不分流教育與通識教育。

在人文、社會、科學三大領域而言,社會學門最需要通識教育素養與背景。

華人社會的孩子在成長階段分流過早,通識訓練大都不足;中學生過早專注於升學考試與補習,也使得大家對於考試以外的知識與現象變得極不敏感,不但會課外讀物甚少接觸,對於各種日常現象也鮮有開放性的觀察與思考訓練。

如果你自己也覺得知識不夠廣闊怎麼辦呢?

亡羊補牢是唯一方法,作者在下一封信裡,跟讀者描述他自己「三十歲以後」的讀書經驗,可以做為將來發展的參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我的創業筆記 (十二) 合資公司是不是試水溫的好方法?

今天這篇又要聊到我老婆的工作內容了,她今年有關創業方面的內容特別多,所以一再被提及,但就她自己的說法,她並不想創業、她比較想躺平耍廢。 自從健身工作室的經營上軌道後,老婆就沒花費太多額外的精神,反倒是那間進出口公司的老闆非常活躍,衝勁跟野心十足,每天似乎都有新的想法,也搞死她們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