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9日 星期六

『投資中最簡單的事』投資的三個基本問題

作者在本章所提出的見解,是我購買這本書的主要因素,他不單純是總結自己個人經驗而得出的選股法則,而且想辦法去拆解「投資分析方法」中的共同特性,以及規律性。

更特別的是,他在每一個看似複雜的名詞後面,都會加入實務上怎麼用,或是說在哪段時間可以觀察到這個現象,這對於我們這種外行人來說,更能一窺專業投資人或投資機構的思考方式,助益頗大。

我認為作者這本書值得一看再看,是投資理財類不可多得的好書,我自己應該會三不五時就重看一遍,然後再寫下當時的心得感想。

當然,學了就要用,做投資的好處就是,學完投資分析的方法後,就能嘗試用在自己的投資組合中,只是以「價值投資」的驗證週期來看,要等五到十年才能確定自己是否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本章重點摘要如下:

不管是哪種投資分析方法,都要回答三個基本問題:

1. 為什麼認為這一家公司便宜? 這是「公司估值」的問題。

2. 為什麼認為這一家公司好? 這是「公司品質」的問題。

3. 為什麼要現在買? 這是「買賣時機」的問題。


一、估值

估值相對容易把握,可以參考本益比、股價淨值比、企業估值倍數等指標,這部分是最接近科學,而且最容易學的。

只有買得便宜,賺錢的機率才會高很多。

世界上不存在每年都有效的投資方法。

一個投資方法能長期有效,正是因為它不是每一年都有效;如果一種投資方法每年都有效,這個方法早就被別人套利套光了。

正因為有波動性,才保證不會被套利;「價值投資」不是每年都有效,所以它才會是長期有效的。

所謂正確的方法,是在十年中可以有六到七年幫助你跑贏市場 (大盤);而錯誤的方法,就是在十年中只有三到四年能跑贏市場

一個正確的過程和方法,能夠較高機率保證你在五到十年中取得一個不錯的結果。

投資分析的基本工具有:

1. 波特五力分析→辨識好產業。

2. 杜邦分析→辨識好公司。

3. 估值分析→辨識好價格。


「下一個偉大公司」不是想找就能找到的。

股票的回報並不取決於它未來增長是快還是慢,而是取決於未來增長比當前股價反映的增長預期更快還是更慢。

當前股價是否已經反映了所有的好消息或者壞消息呢?


二、品質

三個要素中,投資者真正需要下功夫搞清楚的就是公司品質。

公司在不同階段,它的品質看點是不一樣的;小公司當然是管理層更重要,大公司就是機制和文化更重要。

品質的判斷 1:是不是一個好產業。

作者判斷品質,更重視產業分析,而不是個股分析;他認為選一個好產業是成功投資的基本條件。

產業的競爭格局決定了公司有沒有定價權;公司的品質好壞,關鍵是看能不能具有定價權。

消費品更能有定價權,是因為消費品是差異化產品,而且下游是分散的客戶,公司的議價權更大。

公司品質很大程度上在於產業格局是否良性、產業競爭是否激烈;產業競爭太激烈,誰都賺不到錢。

品質的判斷 2:差異化競爭。

差異化的第一個標籤是「品牌」。

差異化的第二個標籤是「回頭客」,即用戶黏度高。

差異化的第三個標籤是「單價低」,單價高的商品,消費者對價格較敏感;單價低是個優勢,賣家容易有定價權,消費者對價格差異不敏感。

差異化的第四個標籤是「轉換成本」,例如軟體或醫材,需要時間去適應新的產品,轉換成本就會高一些;轉換成本高的產品使用者黏性高,定價權就高。

差異化的第五個標籤是「服務網路」,例如工程機械在全世界每個國家都只有一到三家,贏家通吃;產品的銷售半徑小,也是一個優勢,例如房地產銷售,台中的房子沒辦法搬來跟台北的房子競爭。

房地產開發商只和本區開發的產品競爭就可以,競爭的激烈程度小很多。

差異化的第六個標籤是「先發優勢」,好的產業裡,領先企業通常有較為明顯的先發優勢;作者喜歡買的是龍頭,而且是有先發優勢的龍頭企業。

我們個人在做事業選擇時,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找到有先發優勢的產業。

在技術變化太快的產業裡,就很難看到先發優勢,例如科技股的產業技術變化太快,先發優勢不明顯,每三到五年就要重新挖一次護城河,太難把握。

品質就是弄清楚這是不是一門好生意,有沒有定價權,是不是一門容易賺錢的生意。

總結一下,該如何判斷一個公司所在的產業好不好:

1. 產業競爭格局是不是清晰。

2. 領先者有沒有品牌的美譽度。

3. 領先者產品的售價是不是顯著高於其他競爭者。

4. 領先者有沒有網路服務的優勢。

5. 領先者有沒有規模效應。

6. 領先者有沒有先發優勢。

7.  產品的銷售半徑是不是相對比較小 (不用參與全球競爭)。

8. 是不是有回頭客。

9. 是不是低單價 (下游對價格不敏感)。

10. 是不是轉換成本高。

11. 技術變化是不是沒有那麼快。


一個成功的投資者應該要能夠把產業到底競爭的是什麼給說清楚,把這個產業是得什麼東西得天下給弄明白:

1. 基金業是得人才者得天下。

2. 高端消費品是得品牌者得天下。

3. 低端消費品是得通路者得天下。

4. 無差異中間品是得成本者得天下。

5. 製造業是得規模者得天下。

6. 大宗商品是得資源者得天下。


即便是同一個產業,投資者也得明白在不同階段,到底什麼因素是決定勝負的關鍵。


三、時機
 
都說投資是科學加藝術,其中「估值」是最接近科學的,有一整套的方法和規律可以學習;而「選擇時機」是最接近藝術的,只可悟、不可學。

對於多數人而言,對待「選擇時機」的正確態度應該是避免把大量的時間花在試圖「抄底」或者「逃頂」上。

作者判斷時機的第一種辦法是看「估值」,市場估值是「長期均值迴歸」,低估值時高倉位,高估值時低倉位;這個笨方法雖然不保證「總是對」、「馬上對」,但長期來看是有超額收益的。

判斷時機的第二種辦法,是根據各種指標之間的領先和滯後關係進行分析。

判斷時機的第三種辦法,是根據對市場情緒的把握和逆向思考進行分析。

其實,能成功判斷時機的人總是少數,對多數人而言,只要把「估值」掌握好,把基本面分析好,淡化「選擇時機」,長期來看投資報酬都不會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今日閱讀: 財富哪裡來 (九) 執行力的重要性

本章節重點摘要如下: 只要在「認知」的基礎上具備極強的「執行力」,賺錢就不是一件難事。 很多人無法克服「拖延症」是因為看不到機會,沒有意識到懶惰給自己帶來的「機會成本」有多高。 錯過機會比直接虧錢更讓人心痛。 看不到機會的根本原因在於「認知」不足,意識不到自己面對的是機會,也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