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8日 星期五

『高收入的能力,學校沒教』(上)

我先前就看過幾本「李尚龍」寫的書,坦白說偏雞湯文居多,但文中佳句很多,可見作者在這方面的用心。

現在作者已年過三十,又多了一些人生閱歷後,我覺得他的文章也多了點智慧。

雖然架構及寫作風格上與先前雷同,但人在往回頭看的時候,比較容易知道自己錯過了些甚麼;懂得反思的人,總是會慢慢地進步。

我認同作者所說,關於寫作與演講的重要性:先閱讀然後寫作、最後再去演講,這其實是有因果關係的。

當你具備「自主學習」、「反思」以及「獨立思考」的行為後,就有可能過上一流的人生...嗎? 別想太多,就算具備以上行為,也跟所謂的一流人生有段距離,但肯定可以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

至於作者所說的跨入新領域,坦白說我覺得很難,別看他講「跨域三步驟」好像很容易,光是踩出去第一步就已經把大多數的人擋在門外。

我自己算是有意識地在轉換自己的專業領域,所以從大學、研究所到博士班都努力在貫徹這個想法,但要說有成功嗎? 好像也沒有,專業領域的轉換其實並不容易。

直到現在快四十歲了,又想再一次跨界,這次不是單純在理工領域裡面打轉,但這一步又更加困難;雖然先前已經有做了一些前期準備,也再去唸了個 MBA,但離跨出去這一步還很遠。

因此,我不太理解作者說的花一年的時間,就可以跨出第一步是什麼概念,如果他說的為真,那我要嘛是方法錯了,要嘛就是不夠用心。

關於出國唸書這件事,我應該也有點發言權,畢竟我在國外唸了滿多年書的;對於個人來說絕對是無價的回憶,但有沒有作者說的那麼高大上,我是覺得沒有,他有點無限拔高出國留學的意義了。

這是一本寫給想唸大學、正在唸大學或剛畢業出社會的人看的書;以我這個年紀,作者講的內容我都已經實際走過一遍的時候,就會清楚知道他講的哪些可以參考,而哪些只是他自己的想像或是根據別人的經驗而來的。


本書部分重點摘要如下:

為什麼有些人讀了二流學校,卻過上了一流人生? 他們不約而同的告訴我,在「大學,自學很重要」

你在大學四年一定要學會的軟技能:「自學能力」和「獨立思考」。

獨立思考意味著不隨波逐流、不害怕權威、有自己的思考和見解,最重要的是,懷疑一切;在這個世界,命好不如習慣好。

遇到一件事,要嘛證實、要嘛證偽;要嘛存疑;在大學養成這樣的習慣,面對未來的一切,都會有自己的方法論。

一個經過獨立思考卻得出錯誤答案的人,和隨波逐流得到正確答案的人相比,前者能走得更遠。

讀大學,最重要的是遇見相同領域的人才;你要學會和優秀的人交朋友,就要從大學裡選擇合適的群體開始。

你可能沒有考上一流的大學,但你要和一流的人交朋友。

假如你不喜歡自己的專業領域,又想成為另一個領域的人才,在你沒有任何社會資源時,提高學歷或改變專業領域,是非常聰明的做法。

當你考上研究所,不僅代表你成功跨了界,而且身邊的朋友圈將會發生改變;這些朋友在你轉變人生軌道時,將變得十分重要。

本章節總結:

1. 學歷很重要,因為它會節省很多溝通成本。

2. 你要有超乎學歷的東西去代替學歷,將其寫在履歷表中變成「敲門磚」,取代學歷。

3. 讀大學,最重要的是遇見相同領域的人才。

4. 沒有考上一流的大學,但要和一流的人交朋友。

5. 當無法評估能力,或者自己的能力實在不強時,拿學歷來補。


在大學裡,哪些能力是老師不教,但卻是最重要的? 作者認為是「演講」和「寫作」。

因為它們是能讓你在短時間裡最快提升「影響力」的兩種方式,而且都是以一對多為基礎。

演講能讓人的思路變得更清晰,演講是思路的表達;寫作能讓人變得更有智慧,寫作是思維的傳遞。

無論你以後做什麼工作,都會涉及演講和寫作;演講和寫作都是「輸出」的過程,在此之前,你應該大量的閱讀、廣泛的涉獵。

考試是結果,提升自己的能力才是目的,當你決定考試時,是有「短期目標」的,人只有擁有短期目標,才不會放棄前進的道路。

請練習一項「體育技能」,所有人拼到最後,拼的都是體力;請珍惜有機會運動的時間,畢業出社會後,往往工作已經耗費自己最有精力、最有效率的時間,運動反倒是種奢侈的行為。

想真正交到一個好朋友,就和他一起做一件事。你們之間的合作、共謀和挫折,都會很快昇華成友誼,變成彼此間的連結與回憶。

工作上所需要的溝通能力、社交能力、領導能力與合作能力,這背後都需要高情商的換位思考能力,需要與人交流,跟不同的人打交道才有機會習得。

終身學習:你永遠賺不到超出認知之外的錢,所以你要不停的學習。


跨入一個新產業無非三步:

1. 有相關知識,有足夠的本事,開始有能力變現。

2. 認識圈內人,在圈子裡和專家產生連結。

3. 得到圈外和眾人的熟知,在圈子外發光。

最困難的是第一步→從零開始學習。

每個階段的努力,都該被鼓勵,當你爬到某個高度時,回首往事,大多數的榮譽都會隨著人生高度的增加而褪色或被遺忘。

但在準備這些比賽或考試的過程中獲得的能力,卻能夠伴隨著你成長,變成你的一部份。

設定一些看得見的目標,然後一點一點的去實現。

當你進入職場後會慢慢發現,結交好朋友的方式只有兩種:

1. 一起浪費過時間。

2. 一起為了共同目標奮鬥過。

後者往往比前者更能鞏固彼此的關係。


合作的意義其實很簡單:集中自己的力量做擅長的事,利用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短處。

當沒有短期目標和壓力時,一個人是很容易變頹廢的。

考研究所不是逃避找工作和走入社會的理由,而是跨界、提升或轉型的起點。

美國詩人愛默生說過:「二十多歲最重要的是堅持,三十多歲最重要的是智慧,四十多歲最重要的是選擇。」

人和人之間的不同,不在於這輩子賺了多少錢、得過多少榮譽,而在於這輩子經歷過的事情、去過的地方、見過的人、讀過的書,這些造就了現在的你。

出國讀書,哪怕學到的東西不多,那那些經歷也會你看世界的角度變得不一樣;你看過的遠方、聽過的故事,都會融入你的血液,與你如影隨形,它們會變成你的格局、你的修養,和你的眼界。

本章節總結:

1. 該不該出國?如果家庭條件好,出國對你來說的確是很好的選擇,哪怕學到的東西不多,也能讓你看世界的角度變得不同。

2. 這世界永遠有兩套規律:一套在嘴上,一套在行動中。

3. 出國的意義在於看到更大的世界、在於活出另一種可能。


無論在哪,都要保持「隨時離開」的能力。

就算進了公家單位,當了公務人員,也要保持「隨時離開」的能力。

如果你的家庭條件一般甚至普通,父母是中產階級以下,他們沒辦法幫你安排更好的出路,自己又沒辦法實現更大的階層躍遷,考公務員真的是一條很好的路。

講故事的能力,也叫「故事思維」;所有厲害的暢銷書作家以及好的導演、編劇、創業者、產品經理等,都是講故事的高手。

寫故事是有公式的,比如「主人公的目標 + 阻礙 + 努力 + 結局」。

把一個商業、複雜、難懂的事,講成誰都能懂的故事,這個思維模式在未來特別重要。

作者推薦兩本書:

1. 故事的解剖。

2. 故事行銷聖經。

故事很重要,因為故事是每個人都需要的東西,是意識形態的載體。

不要總是講道理,道理讓別人去講,你講故事。

整合資源的能力在未來非常重要,你認識很多人、學到很多知識、去過很多地方,這都不厲害,關鍵是你怎麼用這些東西;你有很多資源,這也不厲害,關鍵在於你怎麼整合這些資源。

我學的專業在未來有意義嗎? 意義,是自己找到的。

許多年輕人找工作時的要求很簡單!要嘛給我錢,要嘛給我意義,錢和意義是對等的。

有時候意義比錢重要;當一個人的溫飽被滿足後,他肯定要思考工作的意義。

在未來,意義感會變得極為重要,所有有才能的人都會追求自我實現、追求自我價值的最大化,意義是自己定義的。

專業能力,你可以學得苦,但一定要找到意義,這樣多苦都值得;剛進入職場時,薪水可以少,但一定要有意義。

本章節總結:

1. 適應未來職場的六大軟技能:設計感、同理心、講故事的能力、整合資源的能力、娛樂感、意義感。

2. 一份工作,若沒了意義,無論賺多少錢,你都很難受。


要學會「提問」,提問是使你的大腦實現程序化的最強力手段之一,因為提問具有強制思考的力量。

人類,天生喜歡被問,從而觸發思考和交流;提問遠比命令更具效能,它有助於創意和對策的產生。

要具備反思能力,最好寫日記,把今天做得不好的事情,精進並反思;做得好的事情,看能否做得更好。

如果你做每件事都沒成果,背後一定有原因,要嘛是目標太大,要嘛是方法有問題。

不要被過強的自尊心干擾,過強的自尊心容易陷入麻煩,不進步、不反思,因為太在乎自尊,遇到一點小失敗就跌坐不起。


知識決定賺錢的起點,讓自己變得更值錢,而不是在最應該學習的年紀裡,選擇賺錢。

以賺錢為目的的兼職,是最愚蠢的投資。

許多貧窮,不是靠你做點苦力就能改變,你需要透過長期的學習、大量的閱讀、長久的思考改變命運。

既然決定上大學,就代表你選擇了一種投資,這四年你可以更加努力的讓自己變得值錢,而不是在最應該學習的年紀裡,選擇賺錢。

本章節總結:

1. 畢業後你學到的知識,決定了你賺錢的起點、決定了你進步的速度、決定了你怎麼去看這個世界。

2. 以賺錢為目的的兼職,是最愚蠢的投資。

3. 許多貧窮,不是靠你做點苦力就能改變。

4. 讓自己變得值錢,而不是在最應該學習的年紀裡,選擇賺錢。


閱讀決定了你的寬度和廣度,寫作決定了你理解知識和表達的深度,而演講決定了你的影響力。

寫作除了掌握技巧外,寫文章最好的方法就是瘋狂輸出。

演講也就是口頭表達能力,一邊要學會不停的講,一邊要學會表演。

無論演講內容如何,一定要流利,至少要在氣勢上震懾別人。

好演講:要嘛故事足夠令人難忘,要嘛深度足夠令人思考;這個世界不缺講道理的人,缺的是講故事的人。

關於演講的語言魅力,要嘛幽默、要嘛勵志。

你的心情千萬不要被少數不聽你演講的人帶走。

好的演講,一定是以內容為核心;倘若一個人不讀書、不學習,他的內容不可能好。

好的輸出者,必須也是個好的閱讀者;而好的閱讀者具備以下特點:

1. 快速閱讀,可參考「如何閱讀一本書」。

2. 批判性閱讀。


知識變現的首要條件,就是內容好;所謂好內容有兩種表現方式:

1. 稀缺的優質內容,提供新的觀點,講出厲害的故事,對讀者的成長有用。

2. 節省用戶的時間。

資訊不值錢,但知識是有價的;能讓人成長的是有價的知識。

當你讀完一本書,拋去忘記的,剩下能改變行動的,就是知識的力量。

本章節總結:

1. 如果學校沒有辦法提供給你想要的環境,你就去創造一個。

2. 人要有自己的目標,才不會被別人影響。

3. 人的一生很長,笑到最後的,才是笑得最甜的。

4. 你可以讀二流的學校,但你要立志成為一流的人才。


在安全的職業環境中,一定要居安思危,有一技之長後,再去尋找另一個一技之長,不停的進步才不會被淘汰。

「跨能致勝」一書裡面說道:「當你在職場裡不知道這個人是讀什麼科系時,說明他的跨界能力很強,因為他經常在解決問題時跨越各種專業的邊界,這需要很多領域的專業知識才能做到,這個人就是我們說的通才。」

聰明的人一定不會被穩定的工作逼瘋,而是利用穩定的工作保證溫飽,利用下班時間鑽研興趣愛好,讓它變成自己的第二職業。

跨界成長的秘訣→先當蒼蠅再變蜜蜂。

剛進入一個產業應該做的事情:像無頭蒼蠅悶頭亂撞很正常,因為你還不知道光在哪裡。找到方向後,就應該從蒼蠅變成蜜蜂,一直拼命飛,努力朝著某個方向飛,成為該領域的專家。

所有技能的獲得,無非就是透過以下五種方式:

1. 利用讀書獲取入門知識。

2. 利用零碎時間獲得碎片訊息。

3. 在網路上尋找公開課程和付費課程。

4. 找專家、混圈子得到內部消息。

5. 持之以恆的訓練。


進入一個新領域,先購買這領域的暢銷書,獲得通俗的知識,然後再買枯燥的課本去補充和糾正。

所有的道理,在不去做的前提下,都只是無用的「雞湯」;夢想只是夢和想而已,行動,永遠是最重要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我的創業筆記 (十二) 合資公司是不是試水溫的好方法?

今天這篇又要聊到我老婆的工作內容了,她今年有關創業方面的內容特別多,所以一再被提及,但就她自己的說法,她並不想創業、她比較想躺平耍廢。 自從健身工作室的經營上軌道後,老婆就沒花費太多額外的精神,反倒是那間進出口公司的老闆非常活躍,衝勁跟野心十足,每天似乎都有新的想法,也搞死她們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