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集介紹了「創業第三年」的順境,以及我的心得與建議;接下來,就讓我們見識「創業第四年」該如何面對逆風吧。
由於「創業第三年」異常的順利,讓我誤判今年也會一樣的好運,在年初時還預測今年業績跟客戶數會超過去年的水準,誰知道......世事難預料阿!
年初,還是接觸很多間客戶,並有新的開發需求不斷湧入,但這些都不是既有產品可以直接銷售變現的,還需要額外投入的研發人力。
公司在這年開始降低對於「接專案」的依賴,改為專注在「新產品的開發」上,因此公司的現金流就高度仰賴既有產品的銷售狀況。
因為去年在產品銷售這部分,繳出不錯的成績單,所以我的心思就放在新產品的開發方向,以及自己的在職進修上面;但是農曆年後,我開始發現有些地方不對勁,公司主要客戶的每月訂單開始同步下滑。
這時才意識到,去年景氣大好,但接下來可能會停滯或是反轉,但公司的整體費用支出參考去年的營收水準,已經大幅上揚,一增一減的情況下,會造成每月都虧損,該怎麼辦?
當年的我,還沒遇過景氣循環所帶來劇烈振盪,誤以為一切都是穩穩地「線性增長」;這就像是一直在游泳池學游泳的人,認為自己已經掌握泳技,就奮然躍入大海,然後才發現大海的可怕之處。
「月月虧損」就如同懸掛在我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於是我「改變」原有作風,從原本「授權型/討論型」的管理方式轉變為「指令型」,想要在最短時間內將「新產品」變現。
沉重的財務壓力,轉變為團隊內部越來越緊張的氣氛,我當時不懂得如何進行有效的溝通與對話,只是一昧地把內心無形的財務壓力,轉變成實質的專案進度緊盯,心中只想著一件事「我該怎麼做才能補足虧損的缺口呢?」
嚴格說起來,當時的財務狀況沒有想像中嚴重,但每月虧損所帶來的壓迫感,對於剛創業的人來說是難以抵擋的,只能快速應變,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可是卻忽略了改變管理方式所帶來的惡劣影響,甚至造成之後的惡性循環。
還記得當時的一位同事跟我說:「我從來沒有像這個時刻這麼痛恨寫程式,我們像是被關在籠子裡的鳥,只能等待主人餵食,看不到外面的天空,也呼吸不到新鮮的空氣。」
但畢竟這是『工作』,抱怨歸抱怨,大家還是得努力把進度往前推進,只是「工作的主動性」已經沒了,剩下的只是「被動」的接受催促以及訓斥,然後心不甘情不願的往前走。
那時我甚至還跟一起進修的同學及業師開玩笑說:「我真的不懂怎麼管理團隊,鬧到後院都起火了,然後還救火不力。」
順風時,沒有好好思考公司的團隊管理,總是想說才沒幾個人,大家湊著講一講,各自把工作做好就行了;真心沒有意識到,其實每個人的工作價值觀,以及對公司的期許都不一樣,只是在順風的情況下看不出來而已。
其實,我到現在也還在檢討自己,從一開始就採用「授權放任」的管理方式,但又沒有積極監督;在大家已經形成自己的工作習慣後,又突然轉變管理方式,卻也沒有好好溝通,這不是一個好「領導者」的作為。
當時的我主觀認定,公司已經遭遇危機,船都要沉了,大家怎麼還不趕緊努力划槳時,或許別人心中想的是另一回事,但我依然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後續,我有在內部進行溝通,此時才了解到原來連「創始成員」都有了跟初創時不同的想法;也不知道是我比較天真,還是外在因素對我的影響比較小,我堅持原本的創業動機與初衷,不因順風逆風而有所改變,改變的只會是「人心」。
「創業第四年」就在團隊內部氣氛不佳,以及人心惶惶的情況下度過,最後新產品還是有順利變現,雖然成果不如預期,但至少也彌補了部份虧損的缺口。
快速地推出新產品,並立馬在市場上測試及變現,雖然符合精實創業中「最小可行性產品 (MVP)」 的模式,但因為在短時間內進行產品開發迭代,也造成客戶對我們公司產品的穩定性觀感不佳。
畢竟我們是在做工業產品,卻讓客戶覺得是把它們當白老鼠,又想賺它們錢又要他們共同承擔測試的風險。
身為創辦人,在當時我也有著滿腹的無奈,如果不採用這個方式,該如何帶領公司突破逆風的困境呢? 但到頭來,卻造成團隊成員的不諒解,以及客戶的不滿意,這對我來說,才是重重的一擊。
下集將分析「創業第五年」的重大決策,我是怎麼從『在職進修』時得到靈感,想方設法來化解內部的矛盾,並創造新的契機,敬請期待!
心得與建議:
1. 當公司遇到逆風時,會凸顯所有的不穩定因素,所有先前沒考慮過的情況,會一次爆發出來,讓人措手不及;就像『灌籃高手』陵南對決湘北時,田崗教練所說:「湘北的不穩定因素還沒完全顯露出來,只是時機未到而已。」
2. 「管理」為何要同時討論「產銷人發財」,就是因為它們之間息息相關;在我的案例中,由於財務上的考量過於樂觀,對於人事的聘用又過於寬鬆,當預期的銷售狀況不佳時,如果不走裁員的手段,那就只能利用既有人力突圍。
又因為團隊先前沒有凝聚足夠的向心力與認同感,導致有分崩離析的可能性發生。
3. 沒有人天生就是「領導者」或「創業家」,都是先扮演那個角色後,從錯誤中學習該怎麼做比較適當,反覆迭代,然後慢慢地才會越來越像所扮演的角色。
如故事中所述,我在過程中犯了很多錯誤,雖然出發點都是為了公司著想,但最終結果卻與我所想的相背離。
如果把公司比喻成一台汽車,領導者就是個司機,要隨時注意前方行車方向、左右後視鏡、後照鏡、油箱的油以及踩油門跟煞車。
要懂得車子要往哪開才能到達目的地,這中間的過程還要注意油箱有沒有油、旁邊跟後方有沒有車以及何時開該踩油門加速、何時該踩煞車減速;但凡少注意任何一項,都可能是車毀人亡或是卡在半路的窘態,最終都無法抵達目的地。
4. 要懂得「溝通」,不要害怕「衝突」,如果因為害怕衝突而不溝通,結果就會跟我一樣悲慘,出發點是良善的,但卻會被認為是故意刁難。
5. 想加入新創團隊的人要做好心理準備,不管是單純當員工又或是成為共同創辦人,不要只往好的一面想,覺得等公司發展起來,自己就可以一飛沖天等等。
要考慮如果公司遭遇逆風時,自己本身能否承受住財務上的壓力,新創公司並沒有辦法像大公司一樣保障員工的薪資及福利,隨時都有可能會倒。
當你在新創公司當早期員工,但卻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壓注在這間公司上時,任何風吹草動都將會是「個人/家庭」生活的不穩定因素。
不要高估公司發展的速度,以及自己的風險耐受上限;然後低估景氣的波動以及公司營運的困難度。
6. 懂得辨識甚麼是「沉沒成本」,當機立斷不要藕斷絲連,人生並不會因為一次選擇失敗就崩潰,只要持續前進都還有無限可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