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9日 星期四

今日閱讀: 世界第一簡單經濟學(六) 理性人會考慮的成本

這章節講的是很重要的概念,包括「機會成本」、「沉沒成本」以及「邊際效益」與「邊際成本」,名詞解釋很簡單,可要了解箇中含義卻需要多花點時間。

這本書用了一些淺顯的案例說明這些名詞背後所代表的意義,但我依然覺得講的並不是這麼到位,最好的練習還是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做選擇時,思考哪部份是機會成本、沉沒成本以及多花費的時間所帶來的邊際效益與成本。

初次思考,應該會有些卡關,反覆確認其定義後,才會有所得;這是我自身的經驗,因為當初我聽到這些名詞跟一些案例介紹時,就以為自己已經懂了,但遇到一些實際狀況分析時,才發現其實也沒搞懂。

學習新事物或是說做學問,還是得經過自己反覆的思考與練習,才能有所收穫,專注力在哪裡,成就就在哪裡。


本章節重點摘要如下:

選擇時該考慮的成本 → 機會成本。

除了考慮自身偏好的事物能帶來什麼好處外,還得將目光放在被放棄的選項上,將其列入成本 (犧牲、壞處) 的考量。

所謂的犧牲 → 為了選擇偏好事物而付出的成本;因為犧牲某個選項而帶來的壞處(成本),就被稱為機會成本。


選擇時不該考慮的成本 → 沉沒成本。

我們已經付出、拿不回來的成本,在理性選擇下,已經覆水難收的過去就不需要列入考量。


在經濟學中,追加的好處被稱為「邊際效益」,追加的成本被稱為「邊際成本」。

效益與費用的重要性在於可用來比較,從現在起會發生什麼變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今日閱讀: 孫主任的經濟筆記(九) 決定貨幣升貶的三個因素

如果我們只把眼光放在國內的經濟發展,那有很大的機率只會在意「利率」的變化,因為這跟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從定期存款的利息收入到房貸利率等,都會直接影響每個家庭的收入與支出狀態,就連我媽這種已經退休多年的人,都還會不定時地關注銀行利率,因為這攸關她自身的權益。 講到「匯率」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