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章節講的是很重要的概念,包括「機會成本」、「沉沒成本」以及「邊際效益」與「邊際成本」,名詞解釋很簡單,可要了解箇中含義卻需要多花點時間。
這本書用了一些淺顯的案例說明這些名詞背後所代表的意義,但我依然覺得講的並不是這麼到位,最好的練習還是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做選擇時,思考哪部份是機會成本、沉沒成本以及多花費的時間所帶來的邊際效益與成本。
初次思考,應該會有些卡關,反覆確認其定義後,才會有所得;這是我自身的經驗,因為當初我聽到這些名詞跟一些案例介紹時,就以為自己已經懂了,但遇到一些實際狀況分析時,才發現其實也沒搞懂。
學習新事物或是說做學問,還是得經過自己反覆的思考與練習,才能有所收穫,專注力在哪裡,成就就在哪裡。
本章節重點摘要如下:
選擇時該考慮的成本 → 機會成本。
除了考慮自身偏好的事物能帶來什麼好處外,還得將目光放在被放棄的選項上,將其列入成本 (犧牲、壞處) 的考量。
所謂的犧牲 → 為了選擇偏好事物而付出的成本;因為犧牲某個選項而帶來的壞處(成本),就被稱為機會成本。
選擇時不該考慮的成本 → 沉沒成本。
我們已經付出、拿不回來的成本,在理性選擇下,已經覆水難收的過去就不需要列入考量。
在經濟學中,追加的好處被稱為「邊際效益」,追加的成本被稱為「邊際成本」。
效益與費用的重要性在於可用來比較,從現在起會發生什麼變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