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9日 星期一

今日閱讀: 打造被動收入最重要的事→找到專屬自己的投資策略 (全)

看了不少投資理財的書,大多是作者根據自身成功經驗的總整理,然後描述這期間的心路歷程。但成功往往不可複製,每個人的背景及所擁有的資源不盡相同,就算模仿作者的做法,也不一定會有同樣的結果,畢竟他們已寫出自己的成功故事,表示投入的時間點都不會是現在。

本書作者除了自身的成功經驗外,她導入了理工科系最為常見的研究方法論,透過科學方法來尋找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就我自己看到這個研究方法時備感親切,這不就是我們進行碩博士論文研究時的那一套流程嘛! 因此,特別把這個章節獨立出來說明,我也很喜歡用做實驗來說明我的投資想法與過程,但遠不及作者描述的這麼具可操作性,這點是她跟其他理財書作者有所差異的地方。

其實,把這套方法再延伸到創業也未嘗不可,創業也是投資方式的一種。先前有分享過心得科技創業在台灣之我見,在台灣對創業失敗的容忍度極低,彷彿失敗就是一輩子的魯蛇(Loser, 輸家),因此我們可以修改作者文中所提到的描述『將每次的創業計畫視為一場實驗,對於保持創業心態的穩定度,會有非常大的幫助』,把創業失敗視為只是前往成功道路上的一次實驗失敗,這樣或許反而可以提高創業成功的機率,不怕失敗才能勇於嘗試。

將同樣的邏輯思維科學研究方法用在創業上面,作者文中所提到『當勝率太低時,寧願保留籌碼等待下次出手的機會』,也是做創業實驗的要點之一。只有少數人一開始就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創業模式,因此如何設計一套方法或流程,讓自己可以減少試誤的時間與過程,並堅持下去找到適合的路,就至關重要。

以下是我嘗試將科學研究方法套到創業流程上的描述:

當我們觀察到市場上具有尚未被滿足的需求(痛點),然後提出假設(商業模式及流程)來進行實驗(創業),接下來就是收集實驗數據(市場調查與財報分析)來測試我們當初的假設是否正確(測試假設),如果不正確是否要修正假設(接受或拒絕假設),然後再繼續進行實驗(軸轉/再創業)



本章節重點摘要如下:

多數人投資都喜歡憑直覺感覺,如何透過科學方法找到適合的投資策略是本書的重點。

投資其實是很無聊的事,當你找到適切的投資策略,不停重複一樣的行為,就能幫助你穩穩地從市場賺到錢,寧願賺錢賺得很無聊,也不要賠錢賠得很精彩

攻讀理工科系的人應該不陌生作者所提出的想法,有系統地將投資經驗記錄下來,並且分析實驗數據→我們實際的投資績效來驗證結果,就能慢慢找出確實有效或無效的策略,進而為自己建構出一套完整的投資邏輯與方法

作者的工程師背景,讓她得以應用邏輯思維科學研究方法在投資理財上面,以下為作者的投資邏輯與方法的整理。

第一步:進行觀察

在觀察階段,收集所有現有的市場情報與資訊,並且嘗試找到一個適合實驗的策略,選定主題後,找到觀察的結果,直到一個可測試的想法出現後,就能開始進行下一步。

舉例來說,假設目前希望以美股作為投資標的,這時會閱讀很多相關知識,並且思考自己應該採用哪一個投資策略。到底是傑西李佛摩的順勢交易策略,或是巴菲特的逆勢交易策略呢? 又或者應該嘗試所謂的再平衡策略? 慢慢就會出現一個可測試的想法,像是測試價值投資適不適合自己?

第二步:提出假設

假設是用來預測未來觀察結果的描述,例如,陽光的位置會影響向日葵的方向? 烏俄戰爭會造成糧食大漲? 雖然綜觀市場變化,我們知道不會由單一因素決定市場漲跌,但仍然可以練習觀察國際趨勢與重要的政經新聞,多思考一下,這件事情會造成什麼影響? 進而造成什麼樣的市場變化?

在設計實驗前,控制變量是非常重要的步驟,因此也可以盡量挑選問題較為單純的假設,例如從一籃子半導體產業股票當中,挑出兩者來做比較,觀察同一種變因

第三步:設計實驗

測試假設的方式就是設計實驗,透過實際的實驗數據來驗證你的假設是否正確。

作者驗證美股投資策略時,就選擇投入了約新臺幣100萬元,分批進場挑選股票,並且以一年為期來實測,確認投資策略是否能有效獲益,或有需要修正的地方。

同樣邏輯,當她接觸加密貨幣投資時,也是設定一萬美元與半年的期限,進行投資策略的測試,實驗越單純越好,因此在標的的選擇上,也會盡可能簡化,不在一開始做太複雜的配置。

第四步:測試假設

完成前面的實驗以後,根據實驗數據分析成功與失敗的原因。在投資領域的實驗數據並不複雜,不是賺錢就是賠錢,將每次的投資計畫視為一場實驗,其實對於保持投資心態的穩定度,會有非常大的幫助。

既然是實驗,就不會過度迷信與依賴巧合,或是受到市場情緒左右,而可以更理性地探究投資策略的結果。

寫下的實驗結果,若未直接與假設相關,這可能讓你找出無法控制的變量,以及其他值得注意的事件,而那些也許正是遺漏或有欠考量的部份。

第五步:接受或拒絕假設

對許多實驗而言,結論是透過數據的分析而形成的。如果數據符合假設,那麼可以再多做幾次實驗,做更多的數據統計分析,確認這項假設是實際可行的。如果假設與實驗結果不同也沒關係,可以選擇修正前面的假設,重新設計投資實驗。

例如,你原本預期的投資策略果然賺錢了,這時候可以多做幾次,並且確保在熊市也一樣有效,或者是否有相對應的避險策略;又或是你的投資策略賠錢了,那可以回到第二步驟,重新修正假設,再繼續設計一組新的投資實驗。

作者身為德州撲克愛好者,她認為投資就跟玩撲克牌一樣,手頭會有初始籌碼(資金),透過每次的下注爭取開牌(投資)機會。但是,當這次手牌勝率太低時,寧願保留籌碼等待下次出手的機會,也不會輕易浪費;同時,為了確保在錦標賽(投資市場)存活到最後,會盡可能地分散手頭的籌碼,確保自己不會提前淘汰。

基本上,不論是任何領域的投資,作者都是用同樣的科學研究方法步驟來驗證,慢慢投入,並且持續實驗,直到找出屬於自己的穩健投資策略

在了解如何有效地讓資產持續增值,並達到翻倍的效益前,必須先討論如何提升月收入存到第一桶金,以及各種投資理財的基本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今日閱讀: 財富哪裡來 (九) 執行力的重要性

本章節重點摘要如下: 只要在「認知」的基礎上具備極強的「執行力」,賺錢就不是一件難事。 很多人無法克服「拖延症」是因為看不到機會,沒有意識到懶惰給自己帶來的「機會成本」有多高。 錯過機會比直接虧錢更讓人心痛。 看不到機會的根本原因在於「認知」不足,意識不到自己面對的是機會,也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