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個章節對於「自主學習」的描述,以及十步驟學習的方法,我幾乎可以完全對照到本學期新課程的建置過程。依隨事先「設計好的課程進度」,一步步的摸索並實作,到最後掌握足以授課的相關知識,然後進行教學。
看到作者將這個過程整理成「十步驟學習法」,可以更有系統的依照該流程去學習新事物,同時我也勉強算是這方法見證者之一。以前我都會舉「費曼學習法」為例,或許以後也可以拿十步驟學習法出來分享。
從我的經驗來說,步驟五「建立學習計劃」之前的工作,有著決定成敗的關鍵影響,後續當然也可以回頭來微調學習計劃。
當我每週都能達到預期目標時,是相當有「成就感」的,而過程中實作所發現的問題,再去探索答案,也激發了更強的學習動力以及學習效率。雖然因為時間的緊迫性,壓力也不小,但總歸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
當自己要將過程中「實作的經驗」與「探索到的答案」分享給學生時,又要經過一番整理,將這散落四處零散的知識片段重整起來,有系統的分享與傳授。
其實我覺得每次開新課程,授課教師自己學習到最多,同時應該也最興奮,因為這本身就是一個典型的自主學習,雖然過程痛苦,但成果是甜美的。
本章節重點摘要如下:
如果在畢業之後就停止接受教育,會漸漸讓人生處於劣勢。
「自主學習」是一項關鍵能力,可以提升進階技能與知識。
學習某件事物的最佳方式是,在你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之前,就跳下去開始做,要專注在「實際參與」並且「盡早去做」。
動手實踐前對一項主題有足夠的知識,就能挖掘出內心更強大的「創造力」與「好奇心」。
「唯有當你找出問題,而且想知道答案時」,才會有想法,知道什麼是重要的。然後再把學到的知識重新投入實踐,看學到的新工具是否適合當下的狀況,並解決問題。
探索新領域,了解需要解決的新問題,一步步深入想了解的知識,解決在實踐過程中所發現的問題,為自己所發現的知識感到興奮。
了解三個關鍵,學習一項新技術:
1. 如何開始,了解一開始需要哪些基本資訊。
2. 主題的廣度,要學習的事物範圍有多大以及該如何進行。
3. 基礎知識,學習哪些 20% 的知識,就足以應付工作裡 80% 的應用。
找出 20% 的關鍵知識非常困難,因此作者提出「十步驟流程」來學習一樣新技術。十步驟分別為:
1. 綜觀全貌。
2. 決定範圍。
3. 定義成功。
4. 尋找資源。
5. 建立學習計畫。
6. 篩選資源。
7. 學習恰到好處的基礎知識。
8. 實作。
9. 具備足夠學以致用的知識。
10. 教導他人。
其中前六個步驟是專注於前期研究,都只要完成一次,用來幫助達成自己的目標和建立學習計劃。這是整個流程中最重要的部分,決定未來學習計畫的成敗。
利用「時間表」幫助決定「學習範圍」,把主題的範圍縮到適合的大小,以符合整體的學習因素和可用的時程。
「成功準則」主要取決於你想從學習經驗裡獲得什麼,重點是確保你能在流程結束後,評估自己的學習成果是否符合目標。
建立學習計劃的好方法,就是看看別人怎麼教。好的技術書籍都會在每一章為後續章節奠定基礎。
「要找到正確的學習路徑」,在最短的時間內帶領你從 A 到 Z,完成過程中的所有主要里程碑。
篩選資源,留下少數最有價值的部分,幫助你達成目標。
針對學習計劃裡的每個模組,重覆步驟七到十「基礎學習→實踐→深入學習→教學」 的循環,直到實現目的為止。
多數人常犯的兩個學習錯誤,第一是在知道得太少的情況下就太快行動;二是事前準備工作做得過多,太晚投入。
要學習夠用的知識,讓自己能「盡早開始實作」,又不能多到沒有探索知識的機會,才能獲得最好的學習效果。專注於學習最小量的知識,只要足夠能開始下一步驟的實作即可。
先不要讀任何資料,直接開始實作,做中學。
這會在腦海中自然而然形成問題:這是怎麼運作的? 如果這麼做會發生什麼? 要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這些問題會引導你找出實際上什麼才是重要的。
當你回頭去找問題的答案,這些你學到的知識不僅更有價值,還會記得更多,因為你學習的都是對你重要的事物。
「好奇心」是學習的關鍵,特別是對自主學習來說。快速學習的時期主要都是受到好奇心所驅動,想要了解世界是怎麼運作的,所以我們會問問題,然後尋找答案。
透過閱讀與實驗來解決實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隨著探索問題的答案,會學到更多與主題有關的新知識,盡可能徹底理解正在學習的主題。
要確定你已經學會某件事物,就是去教別人你所學會的知識。當你跟他人解釋時,無形中就能補足自身學習的落差。
這個流程會真正剖析與理解你正在學習的主題,也會以別人可以理解的方式來組織這些資訊。
教導他人的方法:
1. 寫部落格文章。
2. 製作 youtube 影片或教學。
3. 簡報。
4. 和朋友或另一半對話。
5. 在線上論壇回答問題。
學習流程背後的觀念才是真正重要的事;付出努力才能學會如何教育自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