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7日 星期五

今日閱讀: 用生活常識就能看懂財務報表(十) 資產負債表(8)

兩家公司的總資產報酬率 ROA 很接近,該如何分析?

如果獲利能力與經營能力不可兼得的時候,要以「經營能力」為主;獲利能力很容易被外部的競爭者給破壞,只要某一個行業的毛利夠高,被其他人知道後,競爭者將源源不絕的出現,這就是所謂的蛋塔效應。

經營能力屬於公司內部的一種能力,強調的是這家公司如何有效運用應收帳款、存貨、固定資產與總資產,進行最有效的配置與運用。

這些經營能力背後所代表的運用邏輯 (Know How),是很難輕易被模仿的。

以投資的觀點來看,每當景氣不佳時,專業投資機構都會加碼選擇收現金的行業,其做生意的完整週期短,不管景氣狀態好壞都有生意的民生需求產業 (必需品行業)。

奢侈品行業的毛利高,但周轉率低,從它的「存貨在庫週期」較長可得知其翻桌率不高;對比 Costco 這種零售業,因為做生意週期短,周轉率高,所以工作人員會一直非常忙碌。

如果公司的「做生意完整週期」很短,代表平常工作壓力大是正常的;如果天數很長,就代表這是一個屬於優雅、慢動作的行業,例如精品業、軍工業與高價醫療器材行業。

如果創業時想判斷產品或服務應該要賣高價或低價,除了考量市場供需、需求強度、產品定位、市場區隔與競爭狀況等因素外,產品或服務的定價也需要考慮做生意的完整週期。

如果是軍火供應商,做生意的完整週期平均大於 1,500 天,這時就不能採用低價策略,要想辦法提高產品附加價值,定位成高價商品。

如果是 Costco 則相反,因為做生意完整週期短,就能採用低價策略 (低毛利),因為它的周轉率夠高,經營能力強。

實務上,做生意完整週期要小於 60 天才有啟動「低價競爭」的本錢;如果大於 200 天,就不要輕易打價格戰。

毛利遠比營業額重要,毛利越高代表能底抗景氣波動或外部競爭者的緩衝空間越大。

在周轉率無法提升的情況下,經營上要想辦法提高產品或服務的附加價值,增加毛利率,而不是降低毛利率來增加營業額。

除非有把握在低毛利率的情況下,能縮短做生意的週期,提高周轉率,這代表經營能力很強,才能用低價行銷生存下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拼續航力 → 從短跑衝刺變成馬拉松訓練

最近幾週我過上了極其規律的工作型態,因為在有時間壓力的情況下,有幾個新的產品功能待開發;但我又不想把自己的時間全壓上去,因此就每天專注工作三至四小時,確保當天都有達成設定的目標,也不特別著急著一次做完。 回頭一看,其實默默地都有完成當初預定的目標,似乎也沒有因為每天只專注開發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