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7日 星期六

『孫主任的經濟筆記』GDP 告訴你的三件事

我們經常在新聞上聽到今年的 GDP 成長率是多少,雖然不知道它的具體組成,但也能得知這個指標代表一個國家的經濟成長狀況。

但多數人還是會有所困惑,為什麼 GDP 成長了這麼多,我的薪資所得不但不成長,反而因為物價變貴,實質上是變少了呢?

早期所謂「台灣錢淹腳目」的年代,回頭去檢視當時人均 GDP 的數字,連現在的一半都不到,那為什麼當時的人會有口袋錢多多,錢很好賺的說法?

腦中有很多的疑問,到底哪個才是事實,又或是我們因為不了解專有名詞,而誤解了甚麼。

本章節用最簡單的方式,讓我們理解 GDP 的組成,後續才有辦法進一步解釋,為什麼多數人的實際感受跟統計數據不一樣,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本章節重點摘要如下:

分析國家經濟實力或預測未來景氣,國內生產毛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幾乎是全球一致的重要經濟指標。

GDP 對於我們每個人的工作、生活、投資都有直接或間接、短期或長期的影響。

經濟學課本告訴我們,GDP 分成生產面、支出面、所得(分配)面,換句話說 GDP 主要從三個 「誰」 來看: 「誰」賣、「誰」買、賺到的錢分給「誰」。

誰在賣 (生產面)?

農業 2%、工業 35%、服務業 63%;工業中,「資通訊產業佔整體 GDP 17%」、其它非資通訊工業佔 19%;服務業中,批發零售業佔整體 GDP 16%、金融保險業佔整體 GDP 7%。


誰來買 (支出面)? 

花錢買東西不是消費,就是投資,不然就是被國外買走,這就是支出面的三個分類:消費、投資和貿易。

同樣是一台台灣生產的汽車,民眾買回家自用叫 「消費」、台灣企業買去做生意叫「投資」、出口到其它國家就變成貿易中的「出口」

台灣的民間消費佔整體 GDP 49%、政府消費佔 14%,消費合計高達 GDP 的六成以上,由此可看出消費是支撐經濟的主體。

投資約佔 GDP 24%,投資消費和貿易,常對景氣有更明顯的領先效果,因為這一季的投資,會變成後續的出口,再經由分配變成所得,「景氣好不好,通常投資先知道」

從商品及服務淨輸出項來說,台灣出口佔整體 GDP 60%,而進口佔 45%,兩者的差額是 15%,稱為淨出口或貿易餘額


賺到的錢怎麼分配 (所得面)? 

受雇人員報酬佔整體 GDP 46%、營業盈餘(老闆與股東)佔 32%、折舊佔 16%,稅賦支出佔 6%。勞工總人數多,老闆與股東總人數少,分攤下來老闆與股東的利潤還是比較多。

從農業、製造業與服務業不同產業的比重 (生產面),以及消費與投資的佔比 (支出面),還有最後這些錢怎麼分配 (所得面) 給員工、老闆與股東,就可以描繪出台灣的經濟現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我的創業筆記 (十二) 合資公司是不是試水溫的好方法?

今天這篇又要聊到我老婆的工作內容了,她今年有關創業方面的內容特別多,所以一再被提及,但就她自己的說法,她並不想創業、她比較想躺平耍廢。 自從健身工作室的經營上軌道後,老婆就沒花費太多額外的精神,反倒是那間進出口公司的老闆非常活躍,衝勁跟野心十足,每天似乎都有新的想法,也搞死她們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