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4日 星期四

『第二曲線』用明天的錢支付今天的花費

商界人士會說,在現代社會,貸款或所謂的財務槓桿都不是什麼壞事,無須等存夠錢再行動。

而作者家的家規是,最好謹慎一點,只借錢投資,而不要借錢消費;為了資產而融資舉債,是為了投資未來,只要最後產生的效益能合理化所付出的成本就無妨。

我跟作者的觀念有幾分雷同,如果借錢或欠錢的原因,是要利用它來賺錢,那就可以進行風險評估。

反之,用來消費就不行,消費必須量力而為,有多少錢、花多少錢,然後再存一些下來,這是基本認知。

在「好債與壞債」一文中,我有提出類似的見解,很多觀念其實都相通,只是用不同的話表達出來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我的創業筆記 (二十八) 「知名品牌」搭配「強勢通路」就等於成功嗎?

距離上一次寫〈 品牌代理是不是正確解方? 〉又過了一個月,老婆在這期間又把設立流程繼續往前推進,目前看來跟投審會有關的申請,全部都定審了,合資公司也即將開出 B2B 的第一張發票。 當然,我最關心的還是她們品牌代理的成果,一直很好奇「知名品牌」再搭配上「強勢通路」會有什麼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