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4日 星期一

好債與壞債 (上)

記得第一次聽到這個說法,是在「富爸爸與窮爸爸」,欠債這件事在東亞民族來說,是一件風險極高的事情。

先享受後付費的觀念是當「美國文化」強烈入侵台灣後,才被年輕人慢慢接受。

但今天要進一步了解何為好債? 何為壞債?

基本上對於好債的認知是:「借來的錢是用於建立資產、創造正向現金流,也就是說當借債但現金流為正時,可視為好債務。」

當然這要視「負債資產比例」的高低而定,每個人所能承擔的風險不同,有些人可以承擔 70% 的負債資產比,但多數人或許高於 40% 就覺得受不了。

但謹記一點,要時時刻刻保持「正向現金流」,並留意盡量借長債而非短債,避免「系統性風險」。

那壞債就是相反的情況:「借錢來用於消費,無法產生任何現金流,反而增加自己財務上的負擔;如果是壞債,那通常負債資產比都會超過 100%。」

或許單純看「負債資產比」都知道哪些債是不該欠的,但人在面對消費的誘惑時,往往分不清甚麼是有用的「資產」,而哪些只是「垃圾」。

個人理財能力的第一道關卡,就是清楚認識哪些是好債及壞債,如此才能從容的建立自己的資產,創造「正向現金流」。

那麼問題來了,自住的房子到底算好債還是壞債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拼續航力 → 從短跑衝刺變成馬拉松訓練

最近幾週我過上了極其規律的工作型態,因為在有時間壓力的情況下,有幾個新的產品功能待開發;但我又不想把自己的時間全壓上去,因此就每天專注工作三至四小時,確保當天都有達成設定的目標,也不特別著急著一次做完。 回頭一看,其實默默地都有完成當初預定的目標,似乎也沒有因為每天只專注開發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