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4日 星期一

好債與壞債 (上)

記得第一次聽到這個說法,是在「富爸爸與窮爸爸」,欠債這件事在東亞民族來說,是一件風險極高的事情。

先享受後付費的觀念是當「美國文化」強烈入侵台灣後,才被年輕人慢慢接受。

但今天要進一步了解何為好債? 何為壞債?

基本上對於好債的認知是:「借來的錢是用於建立資產、創造正向現金流,也就是說當借債但現金流為正時,可視為好債務。」

當然這要視「負債資產比例」的高低而定,每個人所能承擔的風險不同,有些人可以承擔 70% 的負債資產比,但多數人或許高於 40% 就覺得受不了。

但謹記一點,要時時刻刻保持「正向現金流」,並留意盡量借長債而非短債,避免「系統性風險」。

那壞債就是相反的情況:「借錢來用於消費,無法產生任何現金流,反而增加自己財務上的負擔;如果是壞債,那通常負債資產比都會超過 100%。」

或許單純看「負債資產比」都知道哪些債是不該欠的,但人在面對消費的誘惑時,往往分不清甚麼是有用的「資產」,而哪些只是「垃圾」。

個人理財能力的第一道關卡,就是清楚認識哪些是好債及壞債,如此才能從容的建立自己的資產,創造「正向現金流」。

那麼問題來了,自住的房子到底算好債還是壞債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我的創業筆記 (二十八) 「知名品牌」搭配「強勢通路」就等於成功嗎?

距離上一次寫〈 品牌代理是不是正確解方? 〉又過了一個月,老婆在這期間又把設立流程繼續往前推進,目前看來跟投審會有關的申請,全部都定審了,合資公司也即將開出 B2B 的第一張發票。 當然,我最關心的還是她們品牌代理的成果,一直很好奇「知名品牌」再搭配上「強勢通路」會有什麼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