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31日 星期二

創業至今的感想 (上)

終於整理好心情,想好好寫一寫關於創業至今的感想。

這幾天在整理公司以前的財務資料,想弄清楚這幾年的發展過程,回頭看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印象慢慢模糊,只能透過冷冰冰的數字來幫忙回想當年的點點滴滴。

現在比較能客觀判斷當年的一些決定,而非一頭熱的只想往前衝而不顧後果;事實上不管創業還是投資都一樣,「風險控管及「資金控管都是無比重要的事,只可惜當年的我並沒有深刻體會到這一點。

現在有「企業資源規劃」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 的協助,就能輕鬆建立「數字管理的模式。

這裡想給要創業的人『第一個建議』,強化數字管理的能力,不管是不是用 ERP,新創公司負責人一定要「對公司的財務數字瞭若指掌,這樣才能即時反應,否則每年才來檢視財務狀況就太慢了,新創公司可沒有這麼多資本可以燒。

『第二個建議』,或許因為我自己個人經驗而來的偏見,如果創辦人先前沒有創業經驗,建議一開始資本額別設太高,就算本來有能力募集 1,000 萬,也先從 1/2 1/3 開始,也就是 300 萬 ~ 500 萬間。

為什麼這樣說呢? 沒有實際「營運經驗或「創業經驗的人,往往會對後續發展充滿樂觀想法,因而錯估投資回收的速度,而導致「資金控管」不佳。

講白話點,就是沒碰過錢的人,一開始都有可能亂花錢,就算是在大公司上班身為中高階主管的人,也可能因為一直都是領薪水而喪失對金錢的「敏感度」。

與其冒這些未知的風險來累積經驗,倒不如一開始以「較低金額的方式進行,在最小的損失下完成創業的初始階段

『第三個建議』,創業初期對任何人力的增補及投資,都要「用最謹慎的態度面對」,固然人多好辦事,可是一旦情勢反轉,「人事成本」就是會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與其事後才來檢討,倒不如一開始就小心處置;不管是租辦公室、增加人手或開發新產品,仔細評估對公司未來的影響有多大後,再進行。

「過度保守」有可能會錯失機會,但穩紮穩打或許才是現在台灣創業能活下來的核心觀念,畢竟早期中小企業爆發性成長,可以用粗放式管理的時代已經過去。

如今高度成長的幾乎都是大公司;在中小型企業不斷萎縮,新創企業面對用人成本高漲,房租昂貴,產品或服務突圍空間狹窄的情況下,「創業前先做好風險控管工作,別讓這個決定排擠掉人生的其它可能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我的創業筆記 (十二) 合資公司是不是試水溫的好方法?

今天這篇又要聊到我老婆的工作內容了,她今年有關創業方面的內容特別多,所以一再被提及,但就她自己的說法,她並不想創業、她比較想躺平耍廢。 自從健身工作室的經營上軌道後,老婆就沒花費太多額外的精神,反倒是那間進出口公司的老闆非常活躍,衝勁跟野心十足,每天似乎都有新的想法,也搞死她們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