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30日 星期一

今日閱讀:為何賣掉就漲,買了就跌 (五) 在現實生活中,你該如何套利?

廣義上,可以把「套利」理解為一種兩兩比較的操作:出售 A,換取更划算的 B

比如,某人投資了房產和股票,當房價下跌、股市繁榮時,他賣掉房子,用賣房子的錢買了股票,這就是套利。進行股票部位轉換 (將一檔股票換為另一檔股票),也是廣義上的套利行為。

日常生活中的很多行為都可以歸為套利,因為我們時刻都在比較,「擇優」就是一種廣義上的套利。

請記住,只要是套利,就一定會有成本、有風險,而且不見得會取得正收益。這部份我自己有深刻體會。

在今年的某個時間點,中信金跟友達的股價接近,當時我判斷友達的上漲速度會比中信金來的快,想要在短時間內套利,誰知道後來兩邊的發展出乎意料外,中信金除息後快速填息,而友達則一蹶不振,原先以為是套利機會,到最後卻是以股利與股價雙輸結尾。

「有限套利」使理性人即使看到套利機會也不太敢行動,因為這樣,套利機會才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存在。

正因為現實中套利不能糾正「價格偏差」,我們才有必要了解價格偏差究竟是怎樣形成的。這時候,支撐行為金融學的另一條腿→心理學就開始發揮作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第一次去現場聽演唱會

上週末,終於如願以償地去到小巨蛋聽「張學友  60+ 巡迴演唱會」,這是老婆跟我期待以久的活動,也是我們人生第一次參加演唱會。 說來有趣,舞台劇、音樂會以及一些藝術表演,我們反倒不陌生,唯獨演唱會沒去過,之前了不起就參加簽唱會或 Live House 的小型演出。 不是我們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