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5日 星期三

關於長期投資的想法

昨天偶然在 Youtube 上看到了部影片「四種靠槓桿致富的方法,裡面有句話印象滿深刻的:「在量化寬鬆的周期裡,資本效率遠大於勞動效率」,講白話就是錢賺錢的速度比人賺錢快。

如果要感受到錢賺錢速度比人賺錢快,那也得要本金夠多了後才會有感覺,不然就是要時間放夠久,然後選擇的投資標的是適合的。

就像股神巴菲特說: 「人生就像滾雪球,而影響雪球大小的因素有二 ,那就是夠長的坡道和充足的雪量。」

1. 夠長的坡道:代表的是時間。在正常狀態下,每個人都可自由運用現金,但及早開始準備投資,利用「時間」來累積財富,卻是自己的「選擇」。

2. 充足的雪量:代表適當的投資產品。波動過劇或大漲大跌的標的,不易累積財富;如同太濕的雪,可能會將雪球完全融化,太乾的雪,又不容易沾附。

假設我準備了一筆本金現在要投入開始滾雪球,我預計的時間是每十年為一個週期,投資至少二十年起跳,那麼該選擇的投資產品有哪些?

首先先確認自己的期望:

1. 每年或每季均有配息,充當等待時期的現金流。

2. 十年或二十年後股價更有價值。

3. 抗通膨且波動不要太大。

4. 不會倒閉。


根據這些期望條件,我回顧歷史記錄 2000 至 2020,在過去二十年來,穩定配息且股息成長,再加上每十年股價翻倍的股票有:

1. O (房地產 REITs)

2. UL (聯合利華,消費性產品三大龍頭之一)

3. PG (寶橋,消費性產品三大龍頭之一)

4. MMM (3M,近期因訴訟案件,股價爆跌)

5. PEP (百事可樂,包山包海的品牌)

其實還有其它很多好股票在 2010 ~ 2020 這期間表現非常好,但在 2000 ~ 2010 間就表現普普。

在諸多考量的情況下,我可能會選擇用 O + UL 來做主要配置項目,然後將它們所配發的股利投資 PGMMMPEPCLMKC GSK 及  KMB 等優質股票。

另外,因為希望有多一些的股利配發,免股利稅的英股 ADR 也是值得考慮,但因為近期英鎊匯率波動大,也會影響 ADR 的價格。

基於現金流的需求, BTI 也在此次長期投資的名單內,雖然它過去的長期股價表現不如預期,但確實很難要求一間公司既有高股利又具備穩定的成長性,這不太合常理。 

目前所能想到的組合大致上就是如此,就看之後有沒有新的發現,每年進行資金配置時,會再重新思考一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我的創業筆記 (二十八) 「知名品牌」搭配「強勢通路」就等於成功嗎?

距離上一次寫〈 品牌代理是不是正確解方? 〉又過了一個月,老婆在這期間又把設立流程繼續往前推進,目前看來跟投審會有關的申請,全部都定審了,合資公司也即將開出 B2B 的第一張發票。 當然,我最關心的還是她們品牌代理的成果,一直很好奇「知名品牌」再搭配上「強勢通路」會有什麼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