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6日 星期二

『不當行為』你願意賣掉已擁有的馬克杯? + 上東區的狹窄框架

這本書的章節分的很細,同時每個章節都帶有一些故事或實驗設計,然後才帶出想表達的內容。

就學術角度來看,比滿篇大道理或以自我經驗為主的書籍更有說服力,但也因此要費更多心力來閱讀,看得非常緩慢,但每個章節確實也在腦海中留下記憶點。

人們在生活中有許多「非理性行為」,常不合邏輯卻不自知,然而這也是人性中的一環,先前讀到的「原子習慣」其實就是在順應人性的情況下,如何設計能達成既定目標的方法論。

當然,這也是以心理學為基底,所以說「非理性行為」只要是可被預期的,就有辦法讓它成為優勢而非劣勢,這點非常重要。

以下是兩個章節的重點擷錄:

「稟賦效應」的實驗顯示,一般人傾向於保留已有的東西,部份原因是出自「損失規避心態」;一旦我擁有過那只馬克杯,我認為它是屬於我的了,放棄那只杯子將會是一種損失。

「慣性」,人們的行為舉止會緊抱已擁有的東西,直到出現轉換的好理由,或甚至好理由出現也不想改變,這種行為稱做「維持現狀的偏誤」。

損失規避與維持現狀的偏誤經常攜手合作,成為阻礙「改變」的力量。

在有效工資較高的日子,計程車駕駛的工作時間是否也會延長? 得到一個令經濟學家大為吃驚的結果,也就是工資越高,駕駛的工作時間就越短。

基本經濟學告訴我們,「需求曲線」必然向下傾斜,而「供應曲線」則是向上傾斜,也就是說,工資越高,勞動力的供給就越多,但研究結果卻恰恰相反。

我們原本相信假如計程車駕駛的工資加倍,就會有更多人想以開計程車維生,就連「行為經濟學家」也相信,價格上漲會使買的人變少,而工資上漲會讓供給變多。

然而,駕駛決定出門工作的那天,他們對於今日預計工作的時間落入了「狹隘思考」,一次只看一日所得,使得他們犯下在生意好的日子,工作時間反而比生意差的日子更短的錯誤。

上述效應在菜鳥駕駛身上表現得更為強烈,意即他們傾向於設定當天的目標收入,一達到目標就收工回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心神不定的緣由

自從課程結束、然後我去出差回來後,總覺得無法集中注意力、心神游移不定;仔細回想,這應該不屬於階段性任務結束後的低潮期,雖然我每次結束一個任務後都會恍神很久,但這次應該真的不是。 為什麼我這麼確定不是「習慣性恍神」呢? 主要是今年上半年的行程是一個接著一個,不是穿插其中、就是不間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