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5日 星期一

『不當行為』真實世界中的不當行為

這本書的可讀性滿高的,每個章節都有提出一些觀念來逐步構建整體的想法,因此我也隨著這次閱讀機會,慢慢的把重要段落擷取出來。

以下是本章節我認為有趣的地方:

商學院的基礎經濟課程通常會討論到這個問題:「雪鏟的供應量是固定的,需求量卻突然增加了,價格會因此產生怎樣的變化?」

在課堂上,正確答案應該是,價格會上漲到足以讓每個願意支付漲價部分的人都能夠買到雪鏟。

漲價是唯一的方式,確保得到雪鏟的人是最看重它們的人 (以支付意願做為評估標準)。

「理性經濟人」的思考方式是企業管理碩士生在「商學院」裡學習的事物之一,但這也讓他們忘了人類如何思考。

狂風暴雪後調漲雪鏟價格真的會讓大家火冒三仗,這個做法有個專有名詞:敲竹槓。

在許多情況下,人們對一項行動是否公平的認定,不僅是看誰得到幫助或受到傷害,也要看它是如何被包裝的。

公平的觀念涉及到「稟賦效應」,買賣雙方將他們已經習慣的「交易條件」視為理所當然,而任何條件上的退讓都是一種「虧損」。

經營任何行業都絕對不能忘記,無論「市場需求」有多高,都不能向顧客收取超乎商品或服務「真實價值」的費用,即使顧客願意多付些錢。

在這個社會上,理性的想法或思維有時會格格不入,因為人們認為跟公平原則有所抵觸;但有些時候所謂的公平只是被包裝的外表,內裡是有其它的含義,端看能否一眼看穿罷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拼續航力 → 從短跑衝刺變成馬拉松訓練

最近幾週我過上了極其規律的工作型態,因為在有時間壓力的情況下,有幾個新的產品功能待開發;但我又不想把自己的時間全壓上去,因此就每天專注工作三至四小時,確保當天都有達成設定的目標,也不特別著急著一次做完。 回頭一看,其實默默地都有完成當初預定的目標,似乎也沒有因為每天只專注開發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