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4日 星期六

寫在北海道旅行之前

今天就要出發至北海道了,展開為期八天之旅,這應該是我第一次出國旅遊這麼久,當然啦,不能算留學時期的旅行。

像這種一次玩八天,人又在國外,不免會擔心東、擔心西,雖說自己已經在出國前把能事先處理好的事情都搞定了,但也無法預測是否有突發狀況。

更糟糕的是,回國後得馬上投入相對高強度的工作,這也是玩這麼久的代價之一,出國前後的任務時間都被壓縮。

話說回來,如果連這麼短暫的八天都無法抽身出來,那也是滿悲哀的,這就代表自己也被無形的枷鎖給綁住,也不算件好事。

適時的抽離現狀,或許更能讓自己在旅途中反思這到底是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模式,反正都在國外了,發生什麼狀況都鞭長莫及。

只不過我還是把電腦帶上,真要發生什麼突發狀況,至少還能遠端處理能處理的部份,這就是自營的壞處,公司的事沒辦法說放下就放下,要能的話,我也想出國就完全不管工作上的事,但我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如果這次八天的旅遊都沒發生什麼狀況,或許之後就可以安排去更遠的地方,別一直待在亞洲地區,但這也很考驗我對飛行的耐受程度,飛太遠我就受不了,也不能搭廉航,如此一來費用就壓不下來。

很多時候想率性而為,但要考慮的事情還是滿多的,似乎也無法真的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得事先都安排妥當才安心。

這不知道是不是成年人同時面臨的問題,想做一件事,因為會改變現狀,所以瞻前顧後遲遲不敢踏出第一步,就連這種較長時間的旅遊都顧慮重重。

其實我對於有些人可以一出差就是幾個月起跳也感到佩服,這必須跟現有的生活切割,隨時準備好離開很長一段時間,就跟我出國唸書時的狀況一樣,回台灣時才是旅遊。

唯一差別是,唸書時就自己一個人,家裡爸媽都還在工作,反正也沒什麼牽掛,說走就走也是可以很灑脫的;但現在自己也有家庭、又有工作,真的要長天期離開時就得考慮很多事情。

所以我從以前就很佩服那些長期出差的人,不知道他們是怎麼兼顧工作跟家庭的,這比加班還慘,因為人是直接不在、連看都看不到。

咦,我怎麼從旅遊講到這邊來? 單純是有感而發,四十歲的男人只剩一張嘴,年紀越大越覺得時間的稀缺性,真心覺得要善用這個有限的資源,別浪費掉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我的創業筆記 (二十八) 「知名品牌」搭配「強勢通路」就等於成功嗎?

距離上一次寫〈 品牌代理是不是正確解方? 〉又過了一個月,老婆在這期間又把設立流程繼續往前推進,目前看來跟投審會有關的申請,全部都定審了,合資公司也即將開出 B2B 的第一張發票。 當然,我最關心的還是她們品牌代理的成果,一直很好奇「知名品牌」再搭配上「強勢通路」會有什麼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