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8日 星期日

今日閱讀: 慣習 Habitus (九) 結語

終於把這本書看完並寫完摘要,連同這次我應該把這本書徹底讀了兩遍;主因是本書是熱門館藏,上次我看完還沒做完摘要,就必須返還給圖書館,再借一次就又等了半年,也就是說,這本書我前後等了整整一年。

在我讀第一次的時候,覺得這本書的內容滿新鮮的,把人生的資本分的更細,一般我們都只會講「經濟資本」、「文化資本」跟「社會資本」。

但再看一次後,就覺得作者的部分內容過於主觀,很多細節都是出於他自己的觀察,而不是有相關的研究與數據來佐證這些說法。

況且,部份資本的形成跟該國家的文化與歷史背景有關,也很難跨地域直接套用;所以我在寫摘要跟心得時,就格外注意作者的觀點跟我認知上的差異,避免誤判。

寫到這,突然覺得自己對於「拼教養」這本書還是比較有共鳴,「慣習」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發應該就是人生資本的細化分類,這可以增加分析的變數,有助於合理解釋一些既有的現狀。

至於本章所提到的人生頂峰,其實我用兩個字就可以形容,那就是「餘裕」;當我們在經濟、時間以及心態上都有餘裕時,自然而然就會達成作者所說的狀態。


本章節重點摘要如下:


什麼是人生頂峰?

1. 客觀而言:比大多數人更富有、更有權力,以及更有名。

2. 主觀而言:每個人為自己定義的最高地位、終身成就目標,以及富裕程度。 


企圖心強的人必須大幅改變慣習;擁有越充裕的知識、金錢、文化、社交、語言、身體和精神這七大資本,就越容易改變慣習。


以下九組詞彙可闡明中間和上層社會的差異:

1. 晉升 vs 前進;

2. 追求成就 vs 成就優勢;

無論是在中層或上層,成就都是核心命題,只是兩者表達方式不一樣。

身處中層的人努力追求並展現成就,有時甚至必須為此付出重大代價;身處高層的人成就與財產一樣豐厚,個人卓越的能力及成績不再受到質疑。


3. 幹練 vs 從容;

身體會顯現出一個人的社會地位。

一個人是否自信、是否在周遭環境裡如魚得水,這些都能一眼看出。

判斷一人是否安然在位,最明顯的指標就是從容的神態和說話語調。

在中層人士明顯還有證明自己能力的壓力時,高層人士已擺脫這些日常瑣事及不順心;高層的行事更加自由,不太在意別人的看法。


4. 自我行銷 vs 自信;

5. 不拘小節 vs 熟悉禮儀; 

6. 優勝劣敗 vs 匹配;

頂級專業經理人最後決定勝出的關鍵是匹配與否:共同的興趣、從容的表現,對行事方法及成功因素有相近的理解,以及直覺上的合拍。


7. 可預測性 vs 創造力;

8. 廣結人脈 vs 深耕關係;

9. 抓住眼前機會 vs 放眼遠大目標;


無論你現在處在哪個階段,也不管你追求什麼樣的目標,都可以加速提升個人的社會地位;想重新塑造個人慣習,也是無論什麼時間、不管哪個階段都可以著手進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我的創業筆記 (二十八) 「知名品牌」搭配「強勢通路」就等於成功嗎?

距離上一次寫〈 品牌代理是不是正確解方? 〉又過了一個月,老婆在這期間又把設立流程繼續往前推進,目前看來跟投審會有關的申請,全部都定審了,合資公司也即將開出 B2B 的第一張發票。 當然,我最關心的還是她們品牌代理的成果,一直很好奇「知名品牌」再搭配上「強勢通路」會有什麼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