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日 星期六

今日閱讀: 專案管理,從不確定到確定 (一) 觀念建立

對於郝哥的書,先不說內容有沒有價值,光是他讓所有人都能讀懂的用心,就值得喝采!

最近我常聽到他在 Youtube 頻道上分享讀書的心得,聲音好聽外加邏輯清晰,讓人很快就能擷取到該書的重點,馬上就知道這本書適不適合自己閱讀。

也因為這個契機,我直接在圖書館預約郝哥的所有著作,其中就包含了現在分享的這本「專案管理」。

對於專案管理一詞,我一直覺得它高深莫測、極度專業,直到閱讀完郝哥的這本書後,才發現我們在生活中不斷地進行專案管理,只是不自知而已。

同時,我也很喜歡郝哥對於專案的觀念解析,尤其我自己常設定階段性的「確定」目標,但又常困惑於其「不確定」的執行過程,現在才知道這是常態。

另外,郝哥提及「過程」的價值,這個說法深得我心;我一直認為教育或學習更重視過程,而商業或營運則更重視結果。

這個差異在於「過程」是我們持續前進所需要的嘗試與經驗,而「結果」則是經歷過程後的產物。

這跟我自己的學術、創業以及投資經驗相呼應,為了要解決一個問題,嘗試了幾種解決方案,最後可能還是選擇了第一個方案,但這不代表是在浪費時間,反而是對問題有著更深入的理解後所做出的選擇。

同樣的道理,我在建立自己的投資方法時,也繞了一大圈,嘗試過多種不同的方式,最後才慢慢收斂到其中一種比較簡單的模式;或許你會說那一開始就直接選擇不就好了,但沒有嘗試的過程,我永遠都不會知道哪種方式最適合我,以及其他方式不適用的原因。

這也帶給我自己一個重要的啟發,人生的階段性目標可能都不一樣,但其探索或執行過程的經驗卻是可以累積的;不要只在乎結果而忽略了過程的重要性,同一個選擇可以是經過深思熟慮,但也可能是運氣好碰到的。

我們每個人的現狀都不是突然就變成這樣,而是經由一連串的選擇才變成今天的模樣;時刻反思自己是基於怎樣的過程才做出關鍵的抉擇,這也有助於自己未來決策的品質,讓自己往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


本章節重點摘要如下:

專案就是因勢利導和順勢而為;專案就是持續為生命找到出路;專案,是從「不確定」到「確定」的遊戲。

「做好每一個當下目標,迎接每一個未來目標」正是讓事情往越來越好方向發展的重要關鍵。

所有的過程,也是未來持續前進最重要、最有價值的嘗試和經驗。

努力從來沒有失敗,只有暫時停止成功。

每個階段都有確定的目標,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目標;因為每個階段的目標都不同,所有過程要怎麼達到,肯定是「不確定」。

就算有「確定」的目標,在面對「不確定」的過程裡,不斷嘗試、且戰且走以及摸著石頭過河,絕對不是不負責任的觀念,反而是我們必須認清的趨勢和事實。

所謂的「專案」,有著兩個非常關鍵且共同的特性,那就是「確定」的階段性目標,「不確定」的執行過程。


專案管理的理論分為以下兩種:

1. 瀑布式專案管理→最終可見。

專案完成後,才看得到結果,在進行當中,只看得到「過程」;如果沒有把整個過程完成,用戶就看不見、也體驗不到成果。

2. 敏捷式專案管理→最小可用。

在每一個小階段,都可以讓使用者或用戶看到成品雛形,就算不是完美 (最終) 結果,也大致有了完成品的概念。 

以終端客戶或用戶來說,都希望專案的最終樣貌,能夠越早看到越好,能夠越早有概念越好。

先不管技術上面有多大的限制,單就「資源投入」和「安全風險」這兩個重點來看,反而是越大的專案、越複雜的專案,我們越希望能夠盡快看到雛形,讓我們知道哪些地方可以修正、哪些地方可以優化。

最小可用→即時得到回饋,即時進行修正。

過程是為了選擇,選擇是為了更好。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讓大家都知道改變的「原因」,最重要的關鍵在於「為什麼要改」。

既然改,大家一起改:讓大家一起想「對策」。

朝令夕改本來就是常態,因為所有公司、企業或是個人,都是在持續做一個接著一個的專案管理,既然過程一直不確定,那麼改來改去的修正,肯定就是個常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今日閱讀: 好懂秒懂的商業獲利思維課 (一) 如何評估自身價值?

這其實是郝哥這本書的序言,但我覺得他寫的很好,寫到我的心坎裡了;每個人都該想辦法了解自身的價值,不管是對公司、對社會或對家庭而言,自己的存在到底有沒有實際貢獻。 常聽到朋友抱怨公司,或是笑著說自己在當薪水小偷,這其實是很危險的一件事,如郝哥在書中所說的:「薪水一定要匹配價值」,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