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7日 星期六

我的投資筆記 (十二) 是該追求眼前的反彈,還是佈局未來的機會?

最近美股的必需性消費品以及 REITs 的類股反彈強勁,讓我的帳戶價值在大盤指數持續走跌時,還能繼續往上突破,不得不說前期在上述兩個類股的底部建倉慢慢看到效果了。

但要知道黎明前夕是一片黑暗,在去年底部佈局的時候,帳戶價值真的慘不忍睹,績效遠遠不及大盤指數;去年是科技股的天下,而我並沒有在 2022 年科技股底部的時候建倉,因此完全沒有跟上 2023 年的反彈。

不過去年有意識到科技股已經上不了車了,於是就果斷地轉往當時低基期的必需性消費品及 REITs 佈局,但低迷了一年後,真的會懷疑自己的選擇到底是不是錯了?

局勢來到今年的下半年後,大盤指數雖然沒有劇烈變動,但在每次的漲跌之間,類股慢慢產生輪動,資金開始流向去年躺了一整年的必需性消費品及 REITs,這波的反彈也讓我今年的績效超越大盤指數不少,底部建倉的效果慢慢浮現。

從結果來看,去年的暗淡無光與今年的輝煌形成強烈對比;因此,讓我重新思考自己的操作手法,是否要繼續跟著當前反彈的類股建倉? 還是反而要佈局當前比較低迷的類股呢?

正常來說,我應該複製過往成功的經驗,賣出部分反彈已高的個股,買進當前低迷的類股;但這麼做有幾個風險存在:

1. 還不清楚當前低迷的股票還要走跌多久? 這有可能要等上一年甚至是兩年之久,過早進場反而會浪費時間。

2. 不確定當前反彈的股票,何時才是高點,過早進行轉換反而浪費了前期的等待時間。

3. 錯誤的決定,可能會讓帳戶價值停滯不前,如同 2023 年一樣;謹慎的判斷才能讓每年的帳戶價值持續上升。

在這個節骨眼上,就算我想複製成功的經驗都很難,因為賣出與買進的時機點非常難判斷;目前的原物料類股已經來到近年新低點,但是不是真的探到底部,看起來也不確定,只能說是近期的相對低點。

因此,目前我採取較為保守的操作,在已反彈的類股中,我會設定一個賣出的目標價,基本上會是超過當初買進庫存的最高價格,在這個基礎上實現相對高的獲利。

基本上我也不會全數賣出,會先將獲利的部份賣出,再伺機慢慢處置;會這樣做的原因是考量到股利收益,目前的持股提供豐厚的股利收入,因此要慢慢轉換,期望在過程中可以維持不變的股利進帳。

至於眼前低迷的原物料類股,我會持續用股利買進,在這段時間中持續建倉,並關注它到底何時會落底,讓我們有機會在底部附近大量買入,這樣才能在反彈時獲取最大的利益。

原物料類股跟必需性消費品及 REITs 不同,它的股利發放並不穩定,因此在低迷期很難靠著股利去支撐股價與投資的信心,這點是我比較在意部分。

2022 年時我沒有在科技股建倉,也是類似的想法,因為科技股普遍股利發放低、股價高低起伏劇烈;如果重倉壓注科技股,股價低迷期的心理壓力會很大,當帳戶價值縮水,又看不到股利的固定收益,會讓人覺得在浪費等待的時間。

雖然說每年都有類股在輪動,但依據不同的類股特性以及自己的投資習慣,並沒有一套可以完全複製的心法,只能見招拆招,根據自己的需求來決定接下來的操作方式。

這也是我寫投資筆記的主要目的,把投資決策的前因後果寫清楚,然後再去做,等到明年再回頭來檢視當下想法的成果為何,自己是不是有哪些地方考量不周全的。

久而久之,應該會就慢慢形成自己的一套投資風格,雖然無法避免犯錯,但至少出錯也能控制在可以承擔的範圍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今日閱讀: 慣習 Habitus (二) 知識資本

「知識資本」在我們受教育的過程中,有意、無意間都會有所感知,但其背後的道理不會像作者敘述的這麼透徹;看完這個章節後,也算是回答了我在升學過程中的許多疑惑。 至於學位頭銜到底重不重要,我覺得這要看自身所處的環境重不重視,就如作者所說:「在中小企業中,通常也較為看重一個人的才能勝過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