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6日 星期二

今日閱讀: 長得好看能當飯吃嗎?(經濟學) (十九) 複利與報酬沒有直接關係

本章節重點摘要如下:

為了證明「複利的優越性」,許多文章會將複利和單利經過數十年的滾動比較,顯示出兩著之間的巨大差異。

然而,在實際的投資中,情況真的如此簡單嗎?

舉例來說,如果你投資 100 萬元,在兩年後得到 144 萬元,淨賺 44 萬;按照單利計算,投資報酬率是 44 %

而按照兩年的複利計算,年化報酬率 (又稱內部報酬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簡稱 IRR) 是 20%

這裡的問題是,投報率並不是由我們預設的數字來決定,而是根據最終的報酬來計算出來的比率。

換言之,是報酬決定了報酬率,而不是相反。

至於計息方式,無論是複利還是單利,都不是決定報酬高低的關鍵;關鍵在於投資的實際收益。

當評估一筆儲蓄或理財是否值得投資時,我們應該更關注其能產生的實際收益,而非合約上的計息方式。

如果是不同金額的投資標的,單憑收益額無法判斷哪個更值得投資。

這時,我們可以使用內部報酬率 (IRR) 這一經濟學指標來進行評估。

IRR 是一個反映「年化報酬率」的指標,可以用來衡量不同投資標的的回報。

IRR 將一筆投資的所有現金流 (無論是投入還是回收) 都納入考慮,計算出使淨現值為零的折現率。

因此,IRR 實質上就是基於「年複利」概念的計算方式。

使用 IRR 來評估投資時,如果一筆投資的計息方式不是年複利,那麼我們無法單純以利率的大小來比較投資的報酬率高低,必須利用投資的總收益來計算 IRR,才能確定其真正的年化報酬率。

複利只是反映「金錢的時間價值」的一種計息方式,而非決定投資收益高低的決定性因素。

單純對比複利和單利來評估其報酬的高低是不準確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我的創業筆記 (二十七) 當你的能力離開公司:組織依附型 vs 市場可遷移型

前幾天看到〈 沒公司光環後慘敗! 〉這篇文章後,腦中突然有好多想法浮現,今天終於找到機會整理出來,也順便確認一下自己的思考邏輯是否合理。 文中的「佐藤誠」先生原本在大公司中擔任企劃部長,在公司內部被高度認可,是位有能力的主管,提前辦理優退後,靠著專業能力開設一間經營顧問公司,卻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