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5日 星期一

商管課程(七) 模組二「創業家思維與決策模式」

經過了上週的塞車教訓,我這次出門前就先看了一下 Google Map 的路線規劃,果然是建議走環東大道然後接基隆路,一路走平面道路前往學校停車場。

今天天氣太好,又是一堆人要走雪隧去宜蘭,車回堵到連上二高的交流道都上不去。

換個路線,終於讓我提早十分鐘抵達教室,還可以先吃個早餐,也辛苦這些提前來準備的夥伴,很難想像他們到底是多早就出門準備阿!

首先登場的是業師早餐會,由授課老師 William 先說明今天一整天的課程內容設計,然後提醒我們這些業師在哪些活動中該注意什麼。

William 另外有提到下次上課就是期中考了,業師不能參與討論個案,因為那是期中考題。

我心想這麼快就要換組了! 我好像都還沒好好地認識組員耶,看來得花點時間跟他們聊聊,至少盡點當業師的責任與義務。

早餐會的內容一開始就先聚焦在「個案分析」上面,首先提到新興市場的資訊不明確、政局也不見得穩定,因此以輕資產的創業方式,風險相對可控。

再來就是重點了 (我自己認為的),創業要考慮「總體經濟」,如果只看手邊資源、人脈 (效果邏輯) 會遭遇困難。

從「因果邏輯」來分析創業機會,要從總體經濟出發,創業也要看趨勢跟浪潮;分析趨勢是因為要先定位,有高度的資訊不對稱,才有超額利潤的可能性。


Art Thinking 是一個新興的決策模式,它跟我們以前學的 Design Thinking 不一樣:

1. Art Thinking → Value Creation。

2. Design Thinking → Problem - Solution Fit。


解決痛點需要「專注力」;創造價值則需要「創造力」。

現代企業在進行多角化時,會越來越失敗;多角化要從「高邊際效用」往「低邊際效用」的產業延伸。

以產業特性來說,零售業會比較立即看到效益。

讓我驚訝的是,課程的總經內容竟然是用一本熟悉的書「越過中度所得陷阱的台灣經濟 1990 - 2020」來說明。

這本書是台大經濟系陳添枝教授所寫的,我先前也曾閱讀過,並寫了一些感想與摘要文章。

台灣現在已經在「創新定位」的位置了,必須透過創新來延續競爭優勢,同時也要考慮「比較經濟利益」。

天阿! 短短一個小時的早餐會,就塞進了好多有趣的觀點與思維,尤其是從「總體經濟」來看創業機會,這一直是我想了解的部份。

接下來就讓我們開始這一天的課程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我的創業筆記 (二十八) 「知名品牌」搭配「強勢通路」就等於成功嗎?

距離上一次寫〈 品牌代理是不是正確解方? 〉又過了一個月,老婆在這期間又把設立流程繼續往前推進,目前看來跟投審會有關的申請,全部都定審了,合資公司也即將開出 B2B 的第一張發票。 當然,我最關心的還是她們品牌代理的成果,一直很好奇「知名品牌」再搭配上「強勢通路」會有什麼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