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4日 星期一

生活中的經濟學:奇特的停車位收費方式

上次去礁溪公園泡溫泉時,才知道縣政府連公園外的停車格都外包給廠商了,難怪我先泡完在外面等待的時候,一直聽到有人去問櫃台停車費是不是在這裡繳納,當時我還覺得奇怪。

由於我已經習慣台北的停車場收費方式,開放式空間應該是要有人去巡查,並開立停車收費單,再不然就應該要有柵欄,用車牌辨識來讓我們去繳費。

公園旁邊的停車格以前縣政府管的時候,到晚上七點多都還有人在開立停車收費單;而這個承接的廠商很奇葩,它也不派人巡,看起來場地也不適合設柵欄,就這樣讓人自發性的去繳費。

到我要把車開走的時候,也沒看到有停車收費單,只看到路邊貼一個公告,請自行上網填寫車牌資料,然後自行計算停車時數。

想不到它竟然還是用免錢的 Google 表單填寫,然後填寫完表單後,才給一個 Line Pay 的支付連結,這一系列的操作真是太神了。

我仔細想了一想,這個收費方式的成本趨近於零,但仰賴的是車主的自覺,雖然有貼個警語說會用監控影片去比對有沒有繳費,但我覺得精明成這樣的廠商應該也懶得多花人力去做這件事,或是說用抽查的方式做就好。

再進一步思考它的行為,這其實是一個「經濟學」的問題,雇用人員開單,可以收到全部的停車費,但還要多花人事成本,而且平假日的車流量有差,總收費也不穩定,但人員的成本是固定的。

這時就要做一個「假設」去試算,有多少比例會故意不繳,然後這些不繳的費用會不會大於人工收費的成本。

另外,不繳的比例又牽涉到國民素質,又或者說跟台灣人風險規避的心態有關;很多人說台灣人不守行車規矩,車亂開、亂停,但這通常是僥倖心理作祟,認為這次不會罰到我,就隨興一點。

但廠商已經說了抓到不繳停車費,要重罰接近 100 倍,那就要考驗台灣車主是不是要挑戰這個被罰的風險了。

不確定這個廠商是腦袋一拍就做出這個決定,還是真的有透過理性分析的「經濟學模型」去估算,是對自己有利,然後才做出決定。

現在想一想,生活中真的處處都有經濟學的思維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北海道自駕八日遊 (一) 札幌的夜晚

這次的旅行我們採取怎麼舒服怎麼來的模式,飛機中午才飛、回程也是晚上起飛,一切都以能夠睡飽再出門為宗旨。 由於預約了機場接送再加上環宇商務中心的尊榮通關,我們早上就晃晃悠悠地直到九點才把行李準備好,然後等車來接。 幸好天氣不錯,不然拖著大包小包也挺麻煩的,唯一錯估的是我們時間還是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