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日 星期三

『態度』 洞察世界

偶然看到吳軍博士出的新書,翻了一下覺得滿有趣的,一查才知道他雖然是業餘作家,但著作相當豐富,從「態度」、「見識」到「格局」等書,我認為他是比較傾向「菁英教育」的。

本來想去圖書館借他的著作來看,想不到我竟然在書櫃翻出這本「態度」,原來我多年前曾經買來讀過,難怪看簡介有點熟悉。

作者在這個章節舉了一些例子解釋「格局」跟「見識」,其實還是不容易理解,於是我換個方式來看;從自己現在的眼界去看以前自己的想法,大概就能知道什麼是格局太小、見識不夠了。

我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清楚,用短期的方法很難達成長期目標,也嘗試去想像五年後或十年後的自己,然後再反推現在該做些什麼事情才能達到自己的想像。

年輕時,其實見識有限,還不清楚在社會上自己能扮演哪些角色時,眼界只會被侷限在自己周遭的人事物。

當我往自己設定的目標推進時,因為經歷越來越豐富,接觸的人事物越來越廣,連帶著自己的眼界及格局也會變得跟原來不同,這時再回頭看就會覺得當初的自己眼光太淺、只看到表面。

我是先靠「教育」來提升自己的見識,靠「創業」來擴大自己的格局、知道自己的喜好,然後不斷地「進修」來拔高自己的眼界;但我依舊不確定是否在年輕時,能靠閱讀或其他方式來提高自己的見識或格局,這不是個簡單的過程。

在剛滿四十歲的今天,我給自己的忠告是:「保持持續學習的精神,做事不用求多,而是要把事做好。」


本章節的重點摘要如下:

決策時格局要大;人文課程可以讓人的眼界開闊一些,格局大一些,不要把自己侷限在一些專業技能的學習上。

一個人格局的大小,是指在空間範圍內,能否看到大機會,能否做一件影響範圍更大、影響力更大的事。

人在選擇做什麼、不做什麼事方面,格局要大;如果開始做一件事,就要盡可能往最好的目標努力,境界要高。

所謂境界,可以理解為目光能看多遠;如果你能看到三年後的事情,我只能看到一年後的,那麼你的境界就比我高。

從大處著眼,才有機會在境界上超過同齡的人。

對年輕人來說,先要解決短期利益的問題,才能有錢、有資源去做長遠的事情;但是人一旦習慣獲得短期利益,境界就高不起來了,可能永遠都不會去追求更高的境界。

人們很難用短期方法達到長期目標;大多數人關心的是學什麼專業和技能可以賺大錢,而且最好快速獲得成功。

凡是比較能夠長期穩定賺錢的行業,比如醫生,剛開始的投入都是比較大的,並不存在一個不需要投入就能獲得很高回報的行業,否則這一行一定競爭激烈,一段時間後行業的回報會急劇下降。

多年前,律師在美國跟台灣是很吃香的職業,但學法律比學醫容易些,於是很多大學生選擇進入法學院,但等到他們畢業時,這行的好位置已經被人佔完了,留給新人的剩一些打雜的事。

同樣狀況,這兩年金融數學行業很熱門,一些人認為只要花上兩年學習這個專業,就能進入大的投資銀行,得到一份體面的工作;大量的畢業生湧入金融行業後,在投行找份工作都難,更別說賺大錢。

當你的追求太短視,境界太低,就很難有太大的發展機會。

在發展道路上,總會有很多短期誘惑,那些誘惑讓你周圍的人逐漸放棄目標,這就是考驗定力的時候;境界高一點,多關心長遠,少盯著眼前,才能走得更遠。

雖然接受好的教育和上好大學是相關的,但兩者並不能畫上等號。

上好大學是接受好的教育的方式之一,甚至是捷徑,但不是目的;一個人上了好大學並不等於他接受了好的教育。

人不接受教育,就很難有見識,而沒有見識,做事情就會事倍功半。

為什麼要盡可能地上好大學呢?並非好大學的課程一定比二流大學好,而是因為它們有相對較好的學習環境。

年輕人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因此很容易受周圍同學影響,這種影響有時比家長或老師對學生的影響更大;從另一個角度看,不能進入一流大學也沒關係,只要自己用心找到一些好同學為伴即可。

人受教育的時間很長,機會很多,自己所在的學校並不能決定一個人一生的命運。

如果你想獲得十分的成績,僅僅準備十分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你可能要準備三十分的努力。

我們看到某些人有一些運氣,似乎偶然得到了他們想要的東西,其實在這些運氣背後,有可能是三十分的努力。

如果在做事前,都是先假設自己將遇到比別人更壞的運氣,這樣自己的準備就要比別人更充足,從外界來看,才會覺得有些好運氣。

如果你做事情總是能夠關注每一個細節,付出你期望結果的三倍努力,好運氣就會站在你這一邊。

人的成長是自己不斷提升自我的過程,失敗並不可怕,因為任何嘗試都會伴隨失敗;但聰明的人不會讓同樣的失敗重複出現,因為他們會不斷地從失敗中學習,也只有這樣人才能變得成熟。

上大學最重要的目的是向周圍的人學習,而不僅僅是學習課程。

相比能力,品行更重要;能力不行,還可以繼續努力,品行不端正,路走邪了,一輩子都沒有希望。

一個人的優良品行不是天生的,而是從小開始,透過一件件小事養成的。

缺乏好品行的人,很多是因為家長從小疏於管教;有時並非父母不重視培養孩子,而是在對孩子的要求上出現偏差,過分看重孩子的成績,卻忽視其他方面的成長。

成功固然不錯,但更重要的是做個好人;自己有教養,對他人友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我的創業筆記 (十二) 合資公司是不是試水溫的好方法?

今天這篇又要聊到我老婆的工作內容了,她今年有關創業方面的內容特別多,所以一再被提及,但就她自己的說法,她並不想創業、她比較想躺平耍廢。 自從健身工作室的經營上軌道後,老婆就沒花費太多額外的精神,反倒是那間進出口公司的老闆非常活躍,衝勁跟野心十足,每天似乎都有新的想法,也搞死她們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