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1日 星期五

『投資中最簡單的事』低估值的股票為什麼值得投入

簡單來說,一旦美國又開始量化寬鬆 (QE) 時,在貨幣供應量大增的情況下,所有東西都會往上漲。

疫情期間可不止美國實施 QE,包含歐盟、英國以及日本在內的所有先進國家,都相繼增加貨幣供應量並降低基準利率,以維持流動性。

但其後果就是通貨膨脹、萬物皆漲,台灣是以出口為導向的國家,雖然有某種程度上的外匯管制,但也無法置身事外,造成後疫情時代的高房價、高物價等負面影響。

雖然現在主要國家都在升息及降低貨幣供應量,以降低流動性,想借此澆熄高通膨的火種,但就如作者所說,這個轉變也需要時間。

在貨幣政策的作用慢慢地發酵時,估值以及流動性應該都會被影響到;其中估值會被利率所影響,而流動性則會被貨幣供應量影響。

因此,同樣一間公司以及相同的盈利表現,在不同時期卻可能有不同的市場價格,這一切都是貨幣政策的影響所造成,當然也不排除有預期的心理因素存在 (行為經濟學)。

在此以作者的一句話做為心得總結:「所有的價格本質上都是一種貨幣供需的現象。」


本章節重點摘要如下:

投資中影響股價漲跌的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其實只有兩點:

1. 估值,這代表價格相對於價值是便宜還是貴,估值決定了股票能夠上漲的空間。

2. 流動性,則決定股市漲跌的時間,流動性的改善需要時間,政策從預調、微調,到最終能夠成為市場上的推力,這個轉變也需要時間。

貨幣供應量 M2 的合理增速應該大致比名目 GDP 快;相對於經濟成長速度,當前的貨幣供應量只是一個基本的,能夠滿足現有經濟運行需要的水準。

如果貨幣供應量比經濟成長速度少,市場流動性不足,很多東西的價格就會撐不住;「所有的價格本質上都是一種貨幣現象。

資金總量 = 所有東西的價格之和。

在紙幣發明前,以黃金、白銀當成貨幣的時候,每過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次「通貨緊縮」 → 這是因為黃金和白銀數量的增長跟不上經濟的發展速度。

貨幣增發,所有東西的價格都往上漲;一旦貨幣供應不足,所有東西的價格都會往下跌。

要分清楚什麼東西先動,什麼東西後動,什麼東西是你更關心的其他東西的領先指標。

買的時候足夠便宜,就不用擔心做傻瓜。


所謂的投資,就要仔細辨識公司有沒有定價權;選股票,一定是先選行業,就像買房子一定是先看社區。

買房子先選社區,買股票先選產業;好產業就是有門檻、有積累、有定價權的產業。

定價權的來源,不外乎就是壟斷、品牌、技術專利、資源礦產或者是相對稀缺的某種特定資產。

有的產業因為技術變化太快而很難有積累,最明顯的就是高科技產業,電子、科技、媒體和通訊技術更新換代太快了。

有些東西可以百年不變,這種不變的東西,反而能夠有積累,長期回報更值得期待。

投資還要想好你要做什麼樣的投資者,就像做交易,你賺一塊錢就要有人虧一塊錢,是個「零和博弈」。

投資也可以有「正和博弈」,只要這個企業每年增長 30%,買到股票時估值已經在底部,那麼企業利潤這個蛋糕每年都在增加。

投資的方法千百種,不存在對和錯,適合你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要一分為二地看待投資的風險:

1. 本金永久性喪失的風險,損失的金額再也回不來;這屬於高風險低回報,本金喪失的風險越大,最後虧錢的機率就越大。

2. 價格波動的風險,可能短期會跌,但也會漲回來,波動的風險是投資者必須承擔的;這屬於高風險高回報。

一般來說,股票的價格等於本益比乘以利潤,所以價格的變化就是因為本益比或是利潤的改變。

因此,「永久性虧損」只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本益比的壓縮,如果是在本益比高的時候買,這錢有可能虧掉、回不來;另一個是利潤在歷史高點的時候,夕陽產業就有本金永久性喪失的風險。

大多數公司的盈餘是波動向上的,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企業大多數長遠來看是越來越賺錢的。

做投資真正想賺到比別人更多的收益,就要保持一個判斷的獨立性。

短期來看,價格波動的風險永遠也沒辦法避免;但投資期限越長,能夠承擔風險的比例就越大。

股市在大家越沒有信心、越悲觀的時候,越有可能是柳暗花明、峰回路轉的時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今日閱讀: 財富哪裡來 (九) 執行力的重要性

本章節重點摘要如下: 只要在「認知」的基礎上具備極強的「執行力」,賺錢就不是一件難事。 很多人無法克服「拖延症」是因為看不到機會,沒有意識到懶惰給自己帶來的「機會成本」有多高。 錯過機會比直接虧錢更讓人心痛。 看不到機會的根本原因在於「認知」不足,意識不到自己面對的是機會,也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