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3日 星期六

『破框能力』成功者的能力陷阱

開宗明義就講到「由外而內,才能真正改變思維方式」,看到並理解這句話,就值回票價。 

每個人「思考的方式」都來自於自己「過往的經歷」,也就是說如果所有「外在條件」都不改變的情況下「舊路到不了新地方」,這是滿合理的解釋。

我覺得更鮮的是,這本書的理論剛好幫「換了位置就換個腦袋」做了最好的詮釋,因為換了位置後,所有外在條件都改變了;當你的行為都改變時,思維方式也會跟著一起變化,所以說換個腦袋的說法也沒錯,甚至本來就應該這樣。

要是換位置都無法改變既有的「思維方式」,那反倒要檢視是否「適任」這個位置,思維方式已經僵固了,連外在都無法影響內在。

真的很喜歡這句話「先行動後思考」;去年開課教碩專班時,我下定決心要變更原有的「授課方式」,要用不同的方式呈現內容,誰知道這個決定讓去年的我吃盡苦頭。

面對許多未知的內容,但因為教學上需要,只能強迫自己跟時間賽跑。

想不到,這一逼,反倒逼出了我更有效率的工作方式,課程結束後,就開始思考這四個多月的所帶來的改變,從而也改變了我的「思維方式」。

我是從中受益的,但過程中,常有惡魔在耳邊碎語:「放棄吧! 別讓自己這麼辛苦,舊的方式應付也是可以的」,還好當時的自己並沒有妥協,而是努力找出更有效率的工作方式,來達成設定的目標。

有時候別對自己太好,舊路到不了新地方;如果「外在條件」不易改變,那就要「主動出擊」,想辦法讓它產生變化,然後再讓自己行動起來,改變「內在思維」。

我在投資的部份也是被逼出來的「先行動後思考」,真的是事情都做完後,才反思自己是怎麼一步一步變成現在這個模式。

人在當下只會先專注解決眼前的問題,如何更有效率或是該採取怎樣的行動是對自己最有利的。

等到事情都完成後,才發現自己的「思維模式」已經跟「行動前」差異非常大,這時反而會覺得以前怎麼畏首畏尾,反應慢半拍。

一個好的投資佈局,反而可以降低風險並提高收益,但試都不敢去試,就更別提能不能有所收穫。

同樣的狀況也發生在「創業」上,當我去唸 MBA 後,邊上課邊跟同學交流的過程中,「內在思維」也慢慢被影響,如同本書所說,轉換新角色或參與新活動時,對既存的想法衝擊是非常大的,而且是無形中被改變,可能連自己都沒發現。

也因為「思維方式」改變了,之後才會有尋求「外部投資」的念頭,接著就是一連串跟上市公司談判的過程,至此才學習到投資實務上該有的完整流程,雖然唸 MBA 時有聽過,但先前並無機會具體操作,這應該也屬於「行動學習」的一環。

現在的我,更能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外在的變化,過程雖然痛苦,但我明白不這樣做只會原地打轉。


本章重點摘要如下:

你思考的方式來自於你過去的經歷。

改變思想從行動開始,改變你的做事方法才能改變思考方式

成年人學習方式是「先行動後思考」:在改變的過程中,會先看到結果,即改變讓我們產生了什麼樣的感受,身邊的人對我們的改變有什麼樣的反應。之後才會開始思考,把外在經歷內在化。

要先在行為上表現得像一個領導者,而後才會像領導者一樣思考,外在改變引起的內在改變,由外而內。

做領導者所做的工作,會引發兩個重要的轉變過程:

1. 外在轉變過程:建立起一個有潛力或有能力的好名聲,這能夠改變我們的自我認知。
2. 內在轉變過程:內在動機和自我定位的轉變,這並不是單獨發生的,而是在與他人所建立的關係中漸漸發生。

「社會認同」及「個人名聲」為領導者身分內在化提供了條件,進而有更多機會展現自己的領導才能。

一個人的「思維方式」是很難改變的,因為「改變需要外在經歷」,我們的「自我認知」會被過去所禁錮,導致思想和行為也無法改變。

改變想法的唯一辦法是去做一些沒有做過的事,而這些事正是原本想法不認同的事。

充滿「挑戰」的新經歷以及它們所帶來的「成就」,會改變那些一直限制你的固有行為和思維。

與自省相比,「由外而內」地改變更能幫助你重塑形象,改變過去習慣的做事方式,告訴自己能做什麼。

把你帶到目前位置的能力,不能繼續把你帶到另一個位置

領導者需要擴建人際關係網路,以下是三個領導者轉變的方法:

1. 思考你的工作類型。
2. 轉換新角色或參與新活動,讓你接觸到不同的人,這些人有跟你不一樣的世界觀。
3. 重新審視自己。

只有新環境的挑戰或接受外界新的刺激時,才會產生多樣的新想法。

如果「工作性質」與「人際關係」沒有發生任何變化,即使每天花大量時間自省,也無法實現任何轉變。

我們應該做的事,與我們實際做的事常常不一致;從認真做事得到滿意的回報,轉變成為別人提供「策略指導」。

為業務發展方向做決策,想辦法吸引更多股東來認同並支持我們所提出的想法。

與其他職能或其他公司管理者建立起直接或間接的聯繫,對於弄清我們的策略是否能適應大局、如何推銷自己的觀點、理解相關產業發展方向,以及與其他人競爭資源等,非常重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我的創業筆記 (十二) 合資公司是不是試水溫的好方法?

今天這篇又要聊到我老婆的工作內容了,她今年有關創業方面的內容特別多,所以一再被提及,但就她自己的說法,她並不想創業、她比較想躺平耍廢。 自從健身工作室的經營上軌道後,老婆就沒花費太多額外的精神,反倒是那間進出口公司的老闆非常活躍,衝勁跟野心十足,每天似乎都有新的想法,也搞死她們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