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9日 星期日

『微小疊代』人生的第二道窄門:工作

比起作者描述的第一道窄門:教育;我對於他講工作這段沒有太多的共鳴,認同度不高,教育那段或許還更值得深思,底下是重點摘要,看過就好。

人工作的時間很長,而其中決定未來發展方向的大約是畢業後的「八年」左右,「職涯格局」基本上就確定了,越往後能改變的機率越低,一眼也就看到盡頭。

工作分為兩種,一種本身的性質就非常局限,門檻不高,唯一好處就是穩定;另一種是感覺不太穩定,且門檻很高,能不能升等只是表象,比升遷更重要的,其實是適不適合這個體系,以及對工作有沒有「熱情」。

對工作沒有熱情,自然不會思考怎麼改進;不改進,自然也就不會有突破;如果沒有持續改進,每隔一段時間沒有一點微小突破,很容易就被表現更好的同行超越。

積少成多,人和人之間的差距可以拉到很大。

在學校,大家的差距不會太明顯,畢竟知識不能直接兌換成金錢,效果不會太明顯。

開始工作後,隨著學識逐漸兌換成金錢和地位,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越來越明顯,累積的「量變」形成好幾次「質變」。

能不能升等,本質上還在於你能提供多少「價值」;哪怕會拍主管馬屁,那也是為「關鍵角色」提供了情緒價值。

進入職場,你就得想辦法不斷輸出價值,並且要不斷提高自己輸出價值的能力。

總之,重點是要增強能力,上升到關鍵位置,或者讓主管把你提攜到關鍵位置,反正就是得往上爬。

或許有人覺得自己所在的職位主要看關係和背景,成績和能力不重要;誰讓你選擇了這麼一個不看實力的公司,那就只能為自己的「選擇」買單。

有些人從事的職業能一眼看到盡頭,提前過上養老生活,尤其是剛畢業就從事這類工作的人,越往後發展空間越小。

有些人對工作本身沒甚麼熱情,最終就會被堵在這道門之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我的創業筆記 (二十八) 「知名品牌」搭配「強勢通路」就等於成功嗎?

距離上一次寫〈 品牌代理是不是正確解方? 〉又過了一個月,老婆在這期間又把設立流程繼續往前推進,目前看來跟投審會有關的申請,全部都定審了,合資公司也即將開出 B2B 的第一張發票。 當然,我最關心的還是她們品牌代理的成果,一直很好奇「知名品牌」再搭配上「強勢通路」會有什麼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