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5日 星期一

巴菲特帶來的啟示

最近讀了「美股投資學」跟分析幾檔股票的財報,還沒整理出自己的想法,所以就沒上傳感想文。

不過最近終於等到圖書館有書,趕緊來讀「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跟「雪球 (巴菲特的傳記)」。

從給股東的信中,大致可以了解到老巴這個人經營公司以及挑選各公司執行長及團隊的理念,其實說穿了並不特別,只是越簡單的事越難做到而已。

誠實與正直,幾乎是每間公司都在標榜的事,但當牽涉到自己的利益時,又有多少人能做出對的決定呢?

短空長多的事,能期望想快速獲取利益的人去做嗎?

公司的「代理人問題」,一直都是非常難處理的事,更何況當每季都要發表財報,薪酬跟股價或獲利掛勾時,怎麼能希望管理層做對公司長期有利,但短期難以見效的事? 

一間公司的優劣或許就是在每次的決定中,不知不覺中走向不同的路。

這些問題也跟先前分享「匱乏經濟學」的觀念有關,是否不缺錢的人更有耐心去創造真正的財富,並且不為了利益而破壞自己的誠實與正直呢?

且不說透這點,光看巴菲特旗下子公司執行長的人選就能略知一二:75% 以上的子公司執行長不需要靠這份工作的薪酬生活。

我確實懷疑老巴在選人時也會同時進行身家調查,有能力對、這份事業有熱情然後又有錢的,是執行長的首選。

這又回到老問題了,沒錢的人會有更急迫賺錢的動機;但觀察現實世界的實際狀況,似乎又要有「耐心」才能真正獲取財富,這已經是「心態」問題,而非能力或熱情能解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拼續航力 → 從短跑衝刺變成馬拉松訓練

最近幾週我過上了極其規律的工作型態,因為在有時間壓力的情況下,有幾個新的產品功能待開發;但我又不想把自己的時間全壓上去,因此就每天專注工作三至四小時,確保當天都有達成設定的目標,也不特別著急著一次做完。 回頭一看,其實默默地都有完成當初預定的目標,似乎也沒有因為每天只專注開發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