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4日 星期二

來自父母的「情緒勒索」

之前在讀「拼教養」一書時,總覺得有哪些地方沒有敘述出來,昨天偶然看到「俗女養成記」的片段後,突然知道是缺少哪一塊拼圖:

父母與子女間的互動模式,常常帶有所謂的「情緒勒索」。

父母是真的疼愛子女,也願意犧牲自己成就子女,但這種犧牲是不是可以常掛在嘴邊? 有待商榷。

劇中的一個片段,當年邁的母親說自己都是為了子女犧牲,為了這個家庭犧牲,她都是為了家人等等,這聽在兒女的耳中,有時就會變成一種情緒上的勒索。

劇中女主角就回了一句:「妳可以不要生,不要當媽媽啊!」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句,震撼人心。

到底父母該不該時刻提醒子女,撫養你們很辛苦,甚至要犧牲父母自己的人生? 而子女該不該時刻感恩,又或是當父母提起時就認為是情緒勒索?

回到問題的最根本,父母生小孩前,到底有沒有想清楚日後該承擔的責任與義務? 還是等到要犧牲自己時再來抱怨小孩的存在呢?

臺灣的社會中充滿類似的情境與疑問,華人社會習慣於栽培下一代,並抱以非常高的期望,甚至願意犧牲這一代的生活來換取下一代的成長,但這個做法真的都沒有問題嗎? 

世代衝突的起因會不會就是從「情緒勒索」開始的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我的創業筆記 (二十八) 「知名品牌」搭配「強勢通路」就等於成功嗎?

距離上一次寫〈 品牌代理是不是正確解方? 〉又過了一個月,老婆在這期間又把設立流程繼續往前推進,目前看來跟投審會有關的申請,全部都定審了,合資公司也即將開出 B2B 的第一張發票。 當然,我最關心的還是她們品牌代理的成果,一直很好奇「知名品牌」再搭配上「強勢通路」會有什麼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