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3日 星期一

『拼教養』階級如何影響家庭生活?

階級如何形塑人們的親職態度與教養方式,又如何影響子女的成就與發展? 

不同社經地位的家庭在資源上的落差,不止於金錢、經濟資本的多寡,或是教育、文化資本的高低。

階級經驗也形塑了人們的價值品味、生活方式、生命敘事,以及對於風險與不安全的情緒感受,從而衍生父母在「教養風格與實作」上的差異。

教養是階級秉性的再生產

社會學文獻告訴我們:「父母的教育或職業經驗所培養的社會價值或技能,高度影響其親職態度。」

例如:專業中產階級傾向重視孩子的獨特性與自主,但勞工階級的父母更重視孩子的「聽話」與「對權威的服從」。

父母的育兒風格,也可能源自原生家庭階級的影響。

具有階級優勢的家庭,擁有的不僅是較高的「經濟資本」,也擁有「文化資本」 (如教育、品味、生活風格等)、「社會資本」(人際關係等) 以及「象徵資本」。

這些資本的相互轉換與代間傳遞,在子女身上複製了階級特定的「慣習」。

也就是說,由於子女在家庭生活中持續暴露、反覆操演食衣育樂各方面的實作,久而久之,在當事人未必意識到的狀況下,身體「自然」體現特定的品味、秉性與生活方式,以促成了階級優勢或劣勢的再生產。

讀到這裡,我的原生家庭應是屬於勞工階級,父母希望小孩能夠「聽話」,但又因為是微型企業主,所以有一定的經濟資本,但在文化資本跟社會資本部份比較欠缺。

至於如何在這些資本間相互轉換,就是我目前正在進行中的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拼續航力 → 從短跑衝刺變成馬拉松訓練

最近幾週我過上了極其規律的工作型態,因為在有時間壓力的情況下,有幾個新的產品功能待開發;但我又不想把自己的時間全壓上去,因此就每天專注工作三至四小時,確保當天都有達成設定的目標,也不特別著急著一次做完。 回頭一看,其實默默地都有完成當初預定的目標,似乎也沒有因為每天只專注開發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