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2日 星期一

2021 薪資結構改變及影響

2021 年的開頭,相對 2020 年疫情帶來的恐慌,確實是充滿著希望。不管是經濟的復甦或是疫苗的接種,似乎都意味著人類將有機會脫離這個惡夢。

回到台灣的現況,因為守護得宜,台灣去年竟然成為世界上少數不被疫情所影響的國家,反而在經濟上帶來一股強勁的成長力道,人才、資金及技術等同時回流,去年是全世界最悲慘的情況,在經濟上卻是台灣最好的機會。

因為產業界去年受的影響相對其他國家不大,企業都還能正常運作,因此更加受益。面對久違的超額經濟成長率,台灣卻也暴露了未來的隱憂 → 人才/人力不足的問題。因為邊境封鎖的原因,移工無法入境,造成台灣在大建設時期竟有缺工問題,供需的嚴重失衡,讓技術工種工資的上漲幅度超過過去 15 年成長。

同樣的狀況,也發生在其它產業,台灣因為少子化及半導體相關產業均在 2020 下半年大舉擴張,造成內部人才供應不足。尤其是以台積電為主力,於 2021 年大舉徵才並進行結構性調薪,由於產業龍頭的薪資水平有「定錨效應」,而且需求人力佔當下應屆畢業生接近 %,因此其它產業龍頭也紛紛跟進「結構性調薪」,避免人才全部流向半導體產業。

目前得知,幾間系統大廠,碩士應屆畢業生的起薪已從新台幣 56,000 元起跳,台清交成的畢業生最高起薪為新台幣 60,000 元,但原有的分紅可能會刪減掉。

台灣的薪資結構是否正式邁向「高月薪低分紅」的模式,還有待觀察,但可以確認的是 2021 年的理工科系應屆畢業生,應該會滿意他們的起薪才是。

當然,這個改變也會帶來其他的影響,例如「產業結構的改變」,以及大公司能負擔的薪資水平,但中小企業或新創公司可能難以承擔;未來「用人成本提高」,想請到相對好的人才付出的代價可觀,這也會衍生出其他的問題,我們下一篇繼續討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第一次去現場聽演唱會

上週末,終於如願以償地去到小巨蛋聽「張學友  60+ 巡迴演唱會」,這是老婆跟我期待以久的活動,也是我們人生第一次參加演唱會。 說來有趣,舞台劇、音樂會以及一些藝術表演,我們反倒不陌生,唯獨演唱會沒去過,之前了不起就參加簽唱會或 Live House 的小型演出。 不是我們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