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30日 星期五

該不該在職去唸 MBA ?

有一個問題我相信困擾著不少人,到底該不該在職去唸 MBA 呢? 

網路上滿多人在討論這個話題,跟我想的或實際在台灣碰到的狀況好像不太一樣,剛好把一些當下的想法記錄下來。

以台灣商學院的師資來說,具有大型公司經理人、跨國顧問公司或是創業家經歷的並不多,大多數是博士畢業或博士後進修完直接教書。

也就是說,可能他們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當「教授」。 

並不是說這樣不好,無法進行教學或研究工作,但其實我內心的疑問還是挺多的。

首先,博士並不是真的很『博』,現在的博士課程大多走專業化路線,也就是說在某個問題可能鑽研很深,但對於整體的概念或許認知僅限於修課時的學習。

以上這點,在跟應用面較接近的工程與管理學門,可能會有比較大的問題。

例如我來說,博士畢業後,雖然在某些特定議題,似乎是會多懂一些,被人認為是專家,也常去演講或是授課,甚至在上市公司的內部研討會擔任技術評審。 

但實際上,對於整體的系統規劃及如何設計與應用產品的能力,其實是在這幾年的創業過程中,因為需要服務客戶,才一點一滴的重新學習,慢慢地好像多懂了一些,有機會能獨當一面

類似的狀況,唸 MBA 時也有感受到,部份授課老師在自己專業的部分當然沒有問題,但在商業思維的整體性以及認知上,似乎還不如班上年輕但已經自己創業多年的同學。 

這樣的說法似乎有些傷人,但到目前為止我的看法還是這樣。

那上述的說法是不建議在台灣唸 MBA 的意思嗎? 

也不盡然,但當年我在第一學期時,確實有不如休學的想法,當時以為自己看書及從實務中萃取管理思維比較實在,這或許是我的『能力陷阱』。

堅持到第三學期後,覺得自己的思維方式,確實有些改變;這應該是外在環境的影響,外在改變內在、先行動後思考

『從工程看管理』跟『從管理看工程』,這兩者的思維本來就差異很大

當養成習慣,不斷的轉換身份或視角來看同一件事時,思維方式就是會改變。

這無關我新學了甚麼有用的課程或工具,就是有所改變;而這小小的改變,我自己則認為值回票價,畢竟到了這個年紀,些微的思維改變都極其困難。

是不是唸 MBA 就能當經理人呢?我反倒認為先當經理人/創業家後,再來唸 MBA 或許更有收穫。

或許有人會誤解有 MBA 的學位,會有利於升遷,關於人脈連結這部分,未來有機會另文討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我的創業筆記 (十二) 合資公司是不是試水溫的好方法?

今天這篇又要聊到我老婆的工作內容了,她今年有關創業方面的內容特別多,所以一再被提及,但就她自己的說法,她並不想創業、她比較想躺平耍廢。 自從健身工作室的經營上軌道後,老婆就沒花費太多額外的精神,反倒是那間進出口公司的老闆非常活躍,衝勁跟野心十足,每天似乎都有新的想法,也搞死她們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