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完全沒安排任何行程,晃晃悠悠地吃完早餐後,就上樓慢慢地收拾行李,趕在十一點前退房,然後就跟老婆在休息區把水蜜桃啃完,真的超級好吃,和歌山出品就是保證。
說也奇怪,最後一天我反而覺得太陽沒這麼大了,相對來說也比較有風,這是在玩我們嗎?
拖著行李走到一半,突然發現件有趣的事,趕緊請老婆停下來讓我拍張照:
大阪的自動販賣機竟然有八十日元的選擇,真是太神奇了,這也太競爭了吧! 上次在札幌看到的自動販賣機起跳價都在一百三十日元左右。
在日本隨處可見的自動販賣機,也間接透露出該地區的競爭程度,我們在和歌山看到的價格比大阪市區貴多了。
經過這個小插曲後,我們就繼續前往地鐵站,搭到難波站後,再轉乘南海電鐵到關西機場。
這時老婆說她要在難波購買免稅商品,因為本來計劃要去的 Outlet 行程取消了,所以必須在難波站買。
我心想離開車時間還早,應該沒差,於是就跟老婆說我在美食街顧行李等她,避免扛著一堆行李跑來跑去。
其實這時我的腳後跟已經有點腫脹了,經過了前兩天的高強度行走,以及長時間站立,我的腿已經開始發出求救訊號;因為大阪的百貨公司美食街都沒有座位可坐,於是我只能站著等,越站腳越不舒服。
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離開車的時間越來越近,但卻遲遲不見老婆的蹤影;再加上老婆的網路流量早已用完,我也聯繫不上她,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了。
這時我的心情越來越焦急、再加上腳部的疼痛,讓我越來越不耐煩,只好嘗試著撥打老婆的電話,只響不接通,讓她知道我還在等她。
終於在開車前十分鐘,老婆現身,但這時我的情緒已經來到臨界點,處於隨時可以爆發的狀態。
老婆說她是迷路了,所以繞了一大圈才回到原地,但此時的我已經聽不進去任何解釋,只想趕緊進站、找到座位坐下來。
誰知道此時又出了個烏龍,因為我們是電子票券,當我把手機 QR 碼放到讀碼機前時,竟然同時刷卡成功! 它們竟然把讀碼機跟感應刷卡機整合在一起,這是在搞什麼鬼?
這本來是個小問題,但因為我當時的情緒處於爆炸邊緣,這就像是個導火線,瞬間點燃我的怒火。
幸好老婆此時發現我的不對勁,趕緊接手過去跟站務人員解釋與處理,這才退回刷卡的費用,順利解決問題。
這幾年下來,其實我慢慢地發現自己在某些特定情境下會失控,那就是在有時間考量或限制的情況下,例如要倒垃圾、搭火車、看電影、或跟人有約等,只要是我沒辦法有餘裕的狀況下,特別容易感到暴躁。
而且是離時間越近我會越焦急,彷彿腦中有個開關,在特定狀態下會切換到另外一個人格。
最近我看了本心理學的書《冒牌獨立》,上述的狀態有點像是被權威者所影響,我開始回想這個無意識的狀態是否來自於原生家庭。
仔細一想後,還真的可能是受我爸的影響,因為他有時也會突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暴怒。
舉例來說,有次我載爸媽去靈骨塔處理祖先的牌位,本來車上都聊的很愉快,但因為我不熟路線,就用以導航的指示為主,但因為導航是走最短路徑、而非最好走的路線,我爸就突然翻臉,怒斥為什麼我都不聽他講的走,我總是這樣自以為是之類的。
我媽在後座瞬間也無語,不過這情境印象中也不是第一次發生,我只好閉嘴,繼續照導航的路線開到目的地。
抵達後,我詢問我媽,反正都會到達目的地,那我爸是在發飆幾個意思的? 我媽擺擺手說她也不知道,反正就這樣吧。
諸如此類的事情發生了好幾次,每次都是旁人莫名其妙地看我爸發飆,然後也不知道是為了什麼原因暴走的,彷彿就是在宣洩他的情緒一樣。
雖然很討厭我爸這個行為模式,但不知不覺中我竟然也有了這個傾向,這太可怕了,我必須要做點什麼來改善這個問題。
情緒來得快、去得也快,抵達關西機場前,其實我就撫平了剛才激動的情緒,而且覺得自己有點莫名其妙,怎麼就突然發起脾氣,是前額葉皮質開始退化了嗎?
才剛在腦中反省自己的情緒控制沒多久,下一秒就又斷線了;當我們進到第二航廈的候機與用餐區時,看到強國人搶佔所有位置,然後把桌面弄得又髒又亂,我在日本第一次看到這麼混亂的狀況。
瞬間我又失去理智了,不斷地跟老婆說我不要在這邊用餐,我要去遠一點的休息區吃,看能否買一些可以外帶的食物,我不想繼續待在原地看這些混亂的狀態。
現在回想,其實是我那不耐煩的情緒壓倒理性的思考,印象中有好幾次我都差點被這種情緒給害死。
有幾次跟朋友出遊時,都有過這種「逢魔時刻」,我的情緒壓倒理智,做出完全不合理的行為模式:
1. 有次去離島玩,大家騎車到海邊的一個觀景處,但我就是不想進去,莫名其妙地就在那邊耍脾氣,其實我到現在也搞不懂為什麼。
2. 有次爬山,住山屋時輪到我要拿廚餘去廁所倒,但我當時覺得這件事有點噁心,就是不想去,頓時場面鬧的很僵,幸好當時有位同學跳出來說他去倒,化解了當時的尷尬局面。
應該還有很多大大小小的事件曾發生過,印象最深的是我國小的時候,因為自己情緒控制的問題,傷害到國小一位很要好的朋友,從此決裂不再往來。
其實我一直很想跟這位朋友說聲抱歉,但這句話始終沒說出口,他後來就去讀私立學校,然後出國唸書,我們之間再也沒有任何交集。
回憶起這些事情,是因為我事後真覺得自己做錯了,但到底為什麼情緒會失控,還真不知道。
最近看到心理學的書,才開始進行自我覺察,慢慢地釐清這些行為到底是怎麼來的,我有沒有機會規避它或是化解它。
自我的情緒控制,這對我來說真的是很重要的一門學問阿,比其他的身外之學更重要。
講了這麼多,其實是想表達,在旅行的過程中,更能反思自我的行為,透過接觸這些陌生的人事物,就像一面鏡子反射出自己顯現在外的特質。
越熟悉的人反而有可能會遷就你,讓你看不清自己的真面目,難以識別好與壞。
總之,這趟快閃之旅終於圓滿結束,我們也達成原先預期的目標,甚至可以說是超出我的期待了,希望下次的旅行一樣順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