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0日 星期日

大阪萬博五日快閃 (三) 萬國博覽會

今天的重頭戲集中在傍晚,看太陽公公的臉色決定行程,真是個很無奈的決定,但體驗到炙熱的陽光,又覺得星光票買對了。

照理來說,早上到下午這段時間我們可以很悠閒的度過,只不過已經事前說好要體驗電動滑板車,那就照計劃進行吧。

本以為下載 APP 完後就可以使用,誰知道竟然還得通過線上的交通規則測驗,再上傳護照後才能開通。

測驗本身沒問題,但因為只有英文跟日文的版本,根本就是在做英文測試,但也只能摸摸鼻子認了,誰叫我們沒事做想體驗一下。

老婆跟我兩個就頂著大太陽,在租借點測試了好久,主要問題在於我們都沒玩過電動滑板車,即使它的操作流程已經很簡單了,還是花了點時間才成功穿梭在大街小巷上。


老婆因為平衡感沒那麼好,滑板車一時間站不穩,不敢嘗試在馬路上面跑,只好改租電動自行車。

我覺得滿可惜的,因為電動滑板車跑起來的感覺真的跟電動自行車不一樣,真的有一點玩滑板的味道,那是一種與眾不同的自在感。

難怪我先前看其他人都一臉跩樣,我自己在電動滑板車上奔馳時,也覺得自己跟旁邊靠雙腳走路的人不同等級。

但有一點大家是一樣的,那就是頭頂的大太陽並不會因為電動滑板車給我任何優待,在馬路上移動了不到三十分鐘,我都覺得自己快被曬傷了,這玩意兒還是在陰涼的時候騎乘比較爽。

把車還掉後,我們步行到河邊的文青咖啡館,喝著老婆讚不絕口的氣泡梅,外加手工布丁,更重要的是吹著舒服的冷氣,看向窗外的河景,真希望時間就凍結在這一刻。


雖然我想繼續吹冷氣,外面的體感溫度恐怕已經飆破四十度了,真的不想踏出這個大門阿! 但時間到了,還是得乖乖地離開。

接著,老婆又帶我到一間舊銀行建物改裝的餐廳吃午餐 (下午茶),剛踏進這間店,第一個蹦出的想法就是:這肯定很貴。

事實證明,它真的很貴,連一路上都在說日本物價便宜的我,都不得不說:「好貴阿!」

我覺得主要是吃氣氛跟環境的,台灣應該很難找到類似的場所,這建築擺在台灣應該是著名古蹟,不大可能拿來做商業使用。

吃飽喝足後,最讓我期待的不是萬國博覽會,而且昨晚預定的按摩行程,雖說上次我們有在北海道初體驗,但那間沒那麼講究,絲毫體會不到日本等級的服務。

今天這間因為是連鎖店,我覺得服務的水準高很多,再加上低於台灣按摩的價格,我心想為什麼都沒人推薦來日本按摩呢?比起東南亞講按摩的技法,我覺得日本更值得重視的是服務的過程。

按摩的好不好分兩種,一種是功能性的價值,另一種則是情緒上的價值;日本按摩我自己覺得情緒價值的分數很高,被人服侍的感覺還是滿爽的。

至於從功能性的角度來看,老婆跟我都一致認為腳底按摩的水準比身體指壓高,我們在日本按了兩次,他們在身體指壓的手法很保守,不太敢有太大的動作,只能局部點的指壓。

台灣的按摩因為融合了許多國家的手法,發展出一套比較特別的身體按摩方式,包含指壓、整復、拉筋等,有時在台灣按摩都分不清楚是在按摩、還是在做物理治療。

我一直在說日本按摩出乎意料外的便宜,現在來揭曉答案,兩小時的腳底按摩加身體指壓,折合新台幣兩千元、每小時一千元,而且不加收服務費。

台北現在的連鎖按摩店,身體指壓每小時幾乎都上調到新台幣一千二到一千三,而且還要加收服務費 10%,每次看到價目表都翻白眼,怎麼不去搶。

當然啦,有一些地區比較競爭,區域型的店家可能也會用低價搶市,但那就類似我們上次在札幌按摩那樣,那次更便宜、每小時新台幣八百元。

好像在按摩這個話題上扯太遠了,但這也代表著我的日常觀察,因為在台灣時我是把按摩當成例行性任務、日常保養身體,每個月都會去按個兩三次,所以特別關注這一點。

按摩完後,我們就直接前往萬國博覽會的會場,躺了兩個小時,我都還在恍神就搭上了前往萬博的地鐵。

直到出了地鐵,抵達大門口後,我才稍微比較清醒過來,這真是令人雀躍的一刻,我們終於來到這裡了。


看著眼前巨大的木造結構,除了贊歎外,我想不到還能用什麼詞來闡述內心的震撼;這大概只有日本人會這樣做吧,用傳統的工藝來建造展示未來的建築,他們用行動說明該怎麼樣將傳統融入現代科技中,並且沒有任何的違和感。





我們都知道,日本是一個極其重視傳統與經驗主義的國家,世界上大概只有英國跟它們類似;但就目前看來,似乎日本在傳統融合上更勝一籌。

一路上我拍了許多照片,搭配著夕陽與創意建築,這一瞬間慶幸自己來了這一趟,親眼見證人類的創造力與執行力,讓我為之深深感動。









前往台灣館的路上,我們看到很中二的鋼彈擺拍,到底為什麼要用這個姿勢跟全世界打招呼,讓我百思不得其解。



因為台灣在國際上不被承認是一個國家,我們只能透過民間機構在外環設館,國家設館基本都是在內環。

即便如此,展館的縮寫還是設法用 TW 表示,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台灣館啦!




雖然排了很久的隊才進去展館,但我這次的主要目的就是台灣館,整個導覽的過程也充斥著滿滿地科技感,尤其是一開始就發給每個人一個電子手環,出館時才知道是在記錄自己觀展過程中的身體反應。

就結果來看還滿準的,老婆對於生命的反應最大、自然次之,然後科技幾乎完全無感;而我剛好相反,生命無感、自然才開始有點觸動,科技是直接暴衝上去。

從台灣館出來後,我們匆匆忙忙地在旁邊的美食廣場吃了點東西,就趕緊往出口前進,深怕到時擠不出去。


晚上的萬博有另外一種美,但這時我們已經沒有時間跟心情慢慢欣賞了,所有的人都在往出口衝。

經過了漫長的排隊與緩步前進,終於讓我們排進地鐵站,日本在處理群眾散場還是有一套,但無法掌握的是人的素質。

老婆在進地鐵時,因為座位的關係跟旁人起了爭執,誰也不讓誰,都是說中文的吵更兇;我在旁邊偷笑,不是我不幫老婆說話,是我覺得跟他們爭這些沒意義,反而顯的我們自己也沒什麼涵養。

老婆最後也沒跟他們吵下去,把座位讓出來,事實上我覺得也吵不贏啦,台灣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訓練不足,沒辦法跟有狼性的人搶肉吃。

反倒是我在列車行駛的過程中,聽到後排的人讓座的聲音,不是講英文、就是講日文的;我們眼前這排坐在位子上的全講中文,瞬間讓我以自己會講中文為恥。

沿路上,我不禁反思,如果從極度競爭與匱乏環境中成長的人有狼性、卻沒人性,那我寧可不要贏。

雖然最後來了個小插曲,讓人有些不愉快,但總歸還是有所反思與收穫,就以整天的行程來看,我覺得真的很棒,不枉費我們快閃來大阪看萬博。

只是想到明天要早起,參加高野山一日遊的行程就頭大,我很擔心連續高強度的走路會讓腳再次腫起來,尤其是休息時間不夠的情況下,更容易發生。

我也不懂為何當初會安排晚接早的行程,而且都是要狂走路的模式,怕歸怕,都安排了還是得走,只能保佑我的腳能挺住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拼續航力 → 從短跑衝刺變成馬拉松訓練

最近幾週我過上了極其規律的工作型態,因為在有時間壓力的情況下,有幾個新的產品功能待開發;但我又不想把自己的時間全壓上去,因此就每天專注工作三至四小時,確保當天都有達成設定的目標,也不特別著急著一次做完。 回頭一看,其實默默地都有完成當初預定的目標,似乎也沒有因為每天只專注開發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