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8日 星期六

新的閱讀方式

已經有好一陣子沒寫閱讀心得或感想了,這倒不是因為沒時間看書,相反地這期間還看了不少本書,但遲遲沒像以前那樣寫感想,是因為發現了一個新的閱讀方式 → ChatGPT 討論模式。

以往寫感想時,都會先做這本書的摘要,然後再看有哪些部份跟自己的人生經驗有所共鳴;這樣做的好處是印象會比較深刻,而壞處就是會侷限在自己有限的經驗範圍內。

如果看到兩本類似主題、但論述不同的書時,往往又很難釐清其背後的假設與邏輯是什麼,反倒讓自己更疑惑了。

在這種情況下,很難找到人可以討論,因為前提條件是得同樣看過這兩本書、然後又深入理解它們之間的差異。

所以我們以前常聽到組建讀書會,就是為了填補讀了書、但卻沒人可以討論的窘態 → 往往連自己讀完後,都不見得能完整理解作者想表達的意思。

但是當 ChatGPT 橫空出世後,這一切就改觀了,它絕對是自學的好工具,特別是當我讀的並非剛出版的書籍、而是比較精典的著作時,ChatGPT 給出的觀點就相對比較值得信賴。

舉例來說,我最近反覆地閱讀及比較「極簡創業家」與「跨越鴻溝」這兩本書的觀點與論述,如果擺在以前,我肯定會感到非常困惑,因單看其中一本都很有道理,但放在一起讀就覺得有矛盾及衝突的地方。

於是我就邊讀邊把實務上的經驗與疑問,一股腦地瘋狂詢問 ChatGPT,一方面透過問答之間來確認自己是不是真的理解書中的內容,另外一方面也釐清它們書中所講的那套邏輯是在什麼應用情境下才適合。

像我在「極簡創業家」中讀到:「社群先於流程,流程先於產品,銷售先於行銷,行銷先於成長」;但在「跨越鴻溝」中又是以產品為優先,再思考進入市場的策略。

如果把我自身在供應鏈 B2B 創業的情境帶入,就可以直接跟 ChatGPT 討論該如何運用這兩本書的觀點在我自己身上 →「創業策略比較分析」。

以往常聽到「學了就要用」這句話,但這是建立在有人引導的情況下才比較有機會達成,否則就算看了很多書,也不知道該怎麼把書中的內容應用在自己的生活或工作上。

但現在真的可以透過 AI 來輔助學習的過程,在問答之間,慢慢地釐清楚該怎麼應用書中的內容在自己身上;而當自己能靈活運用這些內容於不同情境時,也代表已經吃透作者寫書時背後的假設與邏輯了。

ChatGPT 就給我一個很好的建議,修正極簡創業家的「社群 → 流程 → 產品」邏輯為以下這個版本,更適用在供應鏈創業:能力 → 連結 → 信任 → 規模化流程 → 長期合作。

「極簡創業家」的核心原則與精神能轉譯應用在 B2B 創業中,尤其是早期階段、資源有限、需要快速驗證的情境;透過跟 ChatGPT 的問答後,它進一步提出應用在 B2B 的「極簡創業家」觀點。

最後,結合我實務上的疑問以及「極簡創業家」與「跨越鴻溝」這兩本書,一個 B2B 的創業心法就此誕生 → 從信任到主流。

在這個閱讀與問答的過程中,我一方面理解書中講的內容,一方面也內化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中。

這種閱讀的體驗是我以前無法想像的,彷彿是一個大師級的人物在指點我,並且很有耐心地在回答我的疑問、導引我去到想去的地方。

隨著 AI 慢慢地普及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覺得未來不管是工作型態、生活方式以及學習的方式,都將迎來翻天覆地的改變,善用的人絕對會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效率提升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出乎意料之外的新產品進展

一個星期前我寫下「 新產品的契機 」來記錄內心對於新產品的期待與不安,但沒料到的是在短短一週內,竟然接連傳來好消息,這該歸功於我們的合作夥伴,他們的推廣能力超出我的預期。 下週又有兩個潛力十足的新產品應用要出機,今天被告知其中一個可能有非常可觀的數量。 對我來說,沒看到真的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