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日 星期四

今日閱讀: 拼教養(二十二) 結論:你的爸媽不是你的爸媽

本章節重點摘要如下:

許多在原生家庭中受苦的孩子,他們的傷痕並非因為父母缺席或失職,反而來自父母的期待太高、介入太多、瞭解太少。

透過權威恫嚇、切斷金援或情感勒索的方式,父母希望孩子就讀他們眼中理想的科系、從事比較安穩的職業、打扮得更接近主流的性別角色、結交更符合家人期待的婚配人選。

為人父母者,需要提醒自己「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為人子女者,也要記得「你的爸媽不是你的爸媽」。

作者不贊同父母理所當然地要求孩子承擔感恩或回報的義務,但作者也不認為子女有把父母無條件的呵護與支持當成天經地義的權利。

照護的邏輯同樣適用於親子間的互動,孩子需要認知父母也是脆弱的、他們也有自己的人生與困頓;在不同的生命階段中,我們摸索照護彼此的方式、尋求相互滋養的可能。

如果你是家裡的第一代大學生,你應該感到非常驕傲,因為你的努力突破了結構的限制,而在成長的過程中,你也受到學校老師及其他社會的善意支持。

雖然你可能面對更多的不安全與挑戰,但是,這些經驗培養出的韌性與彈性,在未來都會成為你人生裡重要的養分。

我們視個人天賦或努力的成就,其實有許多建立在家庭出身的優勢;當然,你自己一定也很努力,但有很多一樣努力的人,他們並沒有類似的機運,因而在遇到某個瓶頸時滑落。

請記得,形式上的「公平」,並不是實質的平等。

對於所謂「人生勝利組」來說,菁英資源和階級優勢提供了社會流動的入場券,但這樣的位置也構成視野的阻礙,讓我們看不見人們差別的處境與際遇。

透過這本書,作者希望讀者們能產生的是「同理心」,而非「同情心」,不是同情不幸、可憐弱勢,而是能透過分析與比較,「看穿」結構與社會不平等的作用,進而反思自身的經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生成式 AI 能否改變我的工作模式?

最近這幾天又重新把 ChatGPT 拿出來用,自從它升級到新版本 4o 後,我還沒有使用過;因為新學期的授課需求,終於有動力來感受一下 AI 的威力了! 這學期我打算全面導入 ChatGPT 來協助同學們撰寫程式,讓大家熟悉有 AI 輔助的工作流程是怎麼一回事;授課者總是得身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