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5日 星期四

今日閱讀: 拼教養(二十) 結論:做弱勢家庭的夥伴

本章節重點摘要如下:

如果我們不改變大環境,提供弱勢家庭貼近其生活處境的實際助力,只要求個別父母提升親職知能,未必能促進孩子福祉。

針對教養資源與風格的階級落差,如果只要求父母去上教養課程,學校叮嚀家長要「每天唸故事書給小孩聽」,這未必能幫助弱勢父母提升「親職知能」,反而可能加重父母的日常壓力。

我們應該檢視學校文化與教學內容如何過度向中產階級家庭需求、白領工作文化傾斜,系統化地忽略或貶低勞工階級的職業技能、文化價值,從而讓教育現場變成階級不平等的發動機。

事實上,中產階級家庭可以從勞工階級的教養經驗學到許多,重新檢視、盤點教養益品的先後順序。

有些中產階級家庭過度重視成績等外部益品,反而輕忽人格、生活能力等內部益品。

舉例來說,父母幫忙孩子完成大部分的生活事務,甚至作業報告、入學申請書。

當孩子未能完成功課、忘東忘西時,家長跟老師求情議價,為了避免影響孩子的學習或成績,卻也剝奪了孩子「面對責任」與「承擔後果」的機會。

我們的教育現場需要認可更多元的價值與文化;職業與生涯的想像不應集中在「唯有讀書高」,國際化的想像不應侷限在先進經濟國。

勞工階級的技能與經驗、新移民父母的族群與文化背景,都是課堂上寶貴的學習資源。

這不僅可以幫助來自弱勢群體或另類家庭的孩子對抗社會歧視、建立正面認同。

對於所有的孩子來說,接觸更多元的價值、文化與生活方式,都能強化自我覺察、培養同理心、開拓視野、學習合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我的創業筆記 (二十八) 「知名品牌」搭配「強勢通路」就等於成功嗎?

距離上一次寫〈 品牌代理是不是正確解方? 〉又過了一個月,老婆在這期間又把設立流程繼續往前推進,目前看來跟投審會有關的申請,全部都定審了,合資公司也即將開出 B2B 的第一張發票。 當然,我最關心的還是她們品牌代理的成果,一直很好奇「知名品牌」再搭配上「強勢通路」會有什麼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