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日 星期六

挖竹筍的新體驗

夏天時,我常吃到自家種的竹筍,但從來沒有親身去挖過;因此竹筍在我的想像中,永遠都是那個已經被洗好、整理好的形象,跟在菜市場中買到的竹筍沒有兩樣。

就在昨天,我終於親身體驗挖竹筍的樂趣,拿著工具跟桶子挖了十幾根新鮮的竹筍:


輪到我上的原因,其實就是因為我爸媽出國去玩了,剛好最近適逢竹筍大出,他們覺得不挖可惜,所以在出國前就抓著我去學怎麼挖竹筍。

小試身手後,我覺得挖竹筍本身不難,比較難的是如何辨識剛冒出土的竹筍頭,這種是最嫩、最好吃的,但對於我這種菜鳥來說,不容易找;如果是很明顯看到冒頭的竹筍,通常都比較老了,但相對就容易找。

最近的天氣,真的太適合竹筍生長了,又濕又熱;我爸媽出國前才剛巡過一次竹林,誰知道才過沒幾天又冒出十幾根新的竹筍頭,真心傻眼。

老婆聽到我說要去挖竹筍,興高采烈說她也要跟去看怎麼挖的;於是我們兩個就把工具帶上,一前一後的往竹林出發。

當我看到最近的竹子堆時,心想不妙,已經有好幾根的頭冒得老高,這下還能吃嗎? 只好趕緊把土鬆開,先挖再說。

在我鬆土的同時,老婆就先去看哪邊還有冒頭,等我挖好這邊就趕緊過去處理;前面邊挖邊流汗,要知道竹林裡面是很悶熱的,再加上又一直彎腰鬆土跟挖竹筍,才挖沒幾根就開始滿身大汗。

挖竹筍事實上還是需要一點技巧,在我手生的情況下,前面挖得很慢、手也被震到有點麻掉;記得上次我爸教我的時候,明明就很輕鬆,但自己來因為下刀斬斷的部位抓得不好,因此格外吃力又不討好。

而且竹筍又長得奇形怪狀,我比較喜歡橫躺著長的、斬斷比較省力,直立的反而不好抓要砍的部位。

說到底,還是經驗不足;當我挖到後面幾根的時候,才慢慢地抓到該砍哪個部位比較適合,這個辨識經驗真的只能身教、不能言傳。

如果把挖竹筍當成是工作,那樣的環境確實是不太舒服;但如果像我們兩個菜鳥一樣當成是一種新的體驗,就還滿好玩的。

同一件事,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去體驗,就會有不同的感受;這也告訴我們,面當臨一個未曾經歷過的事情時、先不要排斥它,而是想辦法用讓自己能接受的方式去體驗它、接納它,最後再下結論。

開放的心態、積極的行動,才是能夠促使自己不斷往前進的「底層邏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今日閱讀: 拼教養(十六) 結論:階級化的保安策略

本章節重點摘要如下: 從「社會學」的角度,研究親職與教養可以教我們什麼? 本書並沒有教如何養兒育女的標準答案,我們看到不同的教養風格,其中沒有好壞對錯,因為每個家庭的資源與條件不同,適合的教養方式也有所不同。 社會學可以教給我們的,是指出教養焦慮背後結構性的文化或制度困境,將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