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4日 星期三

今日閱讀: 財富哪裡來(六) 個人品牌

本章節重點摘要如下:

作者認為「副業」經過時間、精力的灌溉,可以發展成「第二曲線」。

從「第二曲線」中找到使命感,就可以打造出長遠的、一輩子的「個人品牌」。

在「副業」的選擇上,人們往往會選擇從最容易的那條路開始,先賺到錢,有了正回饋,才有堅持下去的動力。

但在「個人品牌 (IP)」方向的選擇上,我們應該傾向於選擇更長遠的路,而不是滿足於短期賺點小錢。

「個人品牌」經營方向如果對別人沒有價值,就很難找到受眾;有了受眾但不賺錢,也無法堅持下去;對擅長的事不熱愛,就會消耗自己,直到你因堅持不下去而放棄。

在「自我探索」的過程中,你不要什麼都不做,而是要先小步行動起來,用「最小成本」積極試錯,再快速迭代。


你可以先做以下設想:

1. 做什麼事情時,自己能夠達到心流狀態?

2. 做什麼事情時,自己不用費太多力氣就可以做得比旁人更好?

3. 做什麼事情時,即使受到別人的打擊,自己也可以調整情緒後繼續堅持?

4. 做什麼事情時,即使沒有報酬,自己也樂在其中?

5. 跟別人聊到什麼事情時,自己眼裡閃著光?
   

人生每個階段的興趣都不同,你找當下的興趣就好。

如果「興趣」只是停留在喜歡的表層,就無法成為長久堅持下去的事業;我們需要投入時間、精力去滋養興趣,既然要做,就要盡己所能做好。

商業的本質是「交易」,交易的本質是「價值交換」,價值交換的原則是「共贏」,共贏則是建立良好關係的基礎。

我付出「價值」,你付出「金錢」,才會有更進一步的關係。

否則,我的勞力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心受委屈了,人也就離得遠了。


很多時候我們不敢談錢,是因為內心卡著自己這關:

1. 不好意思談錢,背後的心理是「自我價值感」不足。

2. 不敢訂高價,是因為無法為客戶解決更高價值的問題。

3. 不捨得花錢,是因為自己的「配得感」不足。
  

在「個人品牌」方面,一個人能賺錢與下面兩件事有關:

1. 你是否有很強的「自我價值感」。

2. 你能否為客戶解決更高價值的問題。 


如果連自己都不覺得自己有「價值」,就沒辦法利用為別人提供「產品」和「服務」賺錢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我的創業筆記 (二十八) 「知名品牌」搭配「強勢通路」就等於成功嗎?

距離上一次寫〈 品牌代理是不是正確解方? 〉又過了一個月,老婆在這期間又把設立流程繼續往前推進,目前看來跟投審會有關的申請,全部都定審了,合資公司也即將開出 B2B 的第一張發票。 當然,我最關心的還是她們品牌代理的成果,一直很好奇「知名品牌」再搭配上「強勢通路」會有什麼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