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其實包含了兩個不同的概念 → 科學和技術。
「科學研究」就是把錢變成知識,而「技術開發」就是把知識變成錢。
很多大學教授,一方面在做「科學研究」,另一方面又想著如何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變成錢,這種想法其實不符合「科學發展」的模式。
香港科大首席副校長郭毅可院士說:「科學就是研究一些扯淡的事情」。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科學是一種以獲得關於世界結構和規律為目的,而進行的智力活動,它的方法是觀察和實驗。
人們在研究科學的時候,是不知道最後有沒有用、能不能賺到錢的;只不過有些科學研究後來發現能變成技術,賺到了錢,這是後來的事情,不是當初的目的。
舉例來說,今天深度學習的演算法很有用,不少公司靠它賺到了錢,其實在 2000 年前後約書亞‧本吉奧、杰佛里‧辛頓和楊立昆研究這個演算法時,大家都不看好它的用途,甚至這批人自己都不知道將來它有什麼用,只是覺得這個問題需要解決,而且能夠解決。
至於後來深度學習找到應用場景,那也是後來的事情,和當初他們要做這件事無關。
歷史上,研究科學的人要嘛自己很有錢,而又對世界的規律很好奇,比如當年牛頓的同事波以耳和哈雷;要嘛有人支持他做研究,以滿足他對知識的渴望,比如牛頓本人,以及今天被各國政府支持的科學家們。
真正的科學家更希望成為精神上的富翁;比如高斯想出了用圓規和直尺畫正十七邊形的方法,而之前牛頓就沒有想出來,於是高斯特別滿足,他甚至希望在他的墓碑上刻一個正十七邊形,因為這是他最引以為榮的事情。
那麼,什麼是技術?
技術領域的工作,就是如何把知識變成錢。
既然要把知識變成錢,就需要相對應的知識存在;做技術工作的,首要任務不是去創造新知識,而是尋找已有的知識,看看如何把它們用好。
今天很多做技術的人不是這麼想,他們總想創造出一些之前沒有的新知識;有些時候,做技術確實能產生新知,但那是在將知識變成錢的過程中,創造出的副產品,不是初衷。
舉例來說,在一些科技公司中,管理者安排一位博士去改進一個產品,但這位博士總是熱衷於基礎研究,對產品本身的改造沒有興趣,覺得那種工作沒有發揮自己的專長;這位博士的想法其實就是沒有體會到什麼是技術,他把「技術開發」和「科學研究」混為一談了。
「技術開發」的目標或者說「創新」的目的是賺錢,不是創造知識。
創新要基於現有的知識,不要等別人去開發新知識才開始動手;為了實現「技術創新」,個人需要不斷學習新的科學知識和技術成就,這樣才能在更高的基礎上做到技術進步。
而國家需要保護新技術開發,同時也要保證從事「技術創新」的人在收益上超過做生意和做管理的人,否則為什麼要去做技術開發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雖說技術是把知識變成錢,但如果技術得不到保護,不能變成錢,就不會有人去開發技術了。
當我們了解什麼是科學、什麼是技術,科研單位及企業就知道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了。
但有了一項技術並不等於創新就完成了,更不等於在商業上就能成功。
想要把知識變成錢,除了前面說的「科學」和「技術」外,其實還涉及另外一個相關的概念,那就是「工程」。
只有技術,如果不能解決工程問題,創新可能就會被埋沒,不會為世人所知。
技術強調的滿足人類的某種需求,以開發新的或改進現有的方法和流程;工程則是一種系統的、能夠迭代進步的,設計、加工和製作以滿足人類需求的產品和服務。
技術強調新穎性,而工程則強調可重複性,能大量複製,能產生可預期的效果。
舉例來說,你設計了一個新式的橋樑結構,它用到了固體力學的原理,這算是「技術」;你用現有的材料,把那座橋搭起來滿足交通的需要,而且在同樣的環境中,還能用同樣的成本搭起同樣的橋,這是「工程」。
只看技術,不考慮工程的因素,就容易賠錢;舉例來說,一家新創的新能源汽車公司,從特斯拉挖幾個人過來,打造出一輛能跑的樣車不是一件難事,這只說明這家公司有了做車的「技術」。
但要這間新創公司一個月生產出一萬輛車,而且能保證每輛車品質都相同,這就是「工程」。
「軟體產業」跟「傳統製造業」不同,一旦軟體開發出來,複製多少份都是零成本,但它依然存在大量的工程問題。
舉例來說,當你開發了一款手機上的健身 App,它的複製當然不涉及製造成本,但這不代表它不需要解決工程問題;假設這款 App 用了手機一半的處理器資源和大量的記憶體,這就是沒有處理好工程問題。
程式開發者可以實現健身的各種需求是一回事,因為先不考慮資源的損耗,只要功能都實現了就好;但開發一款實用的 App 是另一回事,因為裡面所有的工程問題都需要解決。
如果能使用 100 MB 的記憶體,就不需要用到 1000 MB;如果能只佔用 3% 的處理器資源,就不要佔用 10%;做到這些才算是解決了工程問題。
只有工程問題都得到解決的 App 才有人願意長期使用;軟體的穩定性也是一個必須做好的工程問題,一個使用體驗很好的軟體,三天兩頭就崩潰也不行。
「從 0 到 1」 並不是一開始有個好想法,或者發明了一項新技術就算完成了,而是要走完從想法到技術、再到大家真正受益的全過程;從這個層面理解「從 0 到 1」 後,就會發現這其實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
世界上從來不缺邁出第一步的人,但是通常邁出了這一步就沒有下文;很多人以為自己完成了「從 0 到 1」,至少也是從 0 走到了 0.1,其實任何不完整的工作都是沒有意義的,只有完成了 1,你之前所做的工作才能體現出「價值」。
對創業者來說,走完「從 0 到 1」的過程,解決了從「技術」到「工程」的所有問題,只是成功的第一步,接下來還有很多問題要解決。
作者在本章中將「從 0 到 1」的定義,由「從無到有」改成從科學到技術、再到產品,最後到商業成功的全過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