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1日 星期二

今日閱讀: 世界第一簡單經濟學(九) 需求與供給的法則

以前跟經濟有關的書上,常聽到「看不見的手」的說法,這章節清楚解釋它的定義以及為何會存在。

當供需雙方都以「自身利益」在行動時,市場就會自動進行調整,資源會依據現在的價格或預期的價格做重新分配。

按道理來說,定價是相當複雜的事情,要了解「市場需求」跟「市場供給」的狀況,才能進一步制定,但利基型市場似乎又不是這樣運作的,所以這部份還要再確認。

估計 7-11 或 全家在推出新品時,應該就會有比較完整的定價策略,畢竟它們面對的是整體的市場消費者,不過這部份我所知甚少,只是提出來討論而已。

至於現在的「雞蛋價格問題」,到底是供給端或需求端出現變化,彷彿一團迷霧,其結果就是價格節節高漲,價格能反應供需兩端的變化,但事實如何就有待日後揭曉了。


本章重點摘要如下:

將市場需求曲線與市場供給曲線畫在同一張圖上,兩條曲線的交會處被稱為均衡點,此均衡點的價格稱為「均衡價格」,交易數量則為「均衡交易量」。

在兩條曲線交會的均衡點上,需求量與供給量是相等的。

商品不可能總是永遠維持在均衡價格,因為定價者無法預測均衡價格是多少。

當供給比需求多的狀況,可以說是發生了「超額供給」;反之,當需求大於供給則發生了「超額需求」。

市場的調整機制會讓價格逐漸趨於均衡價格。

所謂市場的調整機制,就是供需雙方各自以「自身的利益」為考量而行動,最後趨近恰當的均衡價格,此調整機能也被稱為「看不見的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今日閱讀: 孫主任的經濟筆記(九) 決定貨幣升貶的三個因素

如果我們只把眼光放在國內的經濟發展,那有很大的機率只會在意「利率」的變化,因為這跟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從定期存款的利息收入到房貸利率等,都會直接影響每個家庭的收入與支出狀態,就連我媽這種已經退休多年的人,都還會不定時地關注銀行利率,因為這攸關她自身的權益。 講到「匯率」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