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2日 星期三

『微小疊代』為你的才能找一個用武之地

如果本來就覺得會很痛苦的事,遇到了反而不會太難過。最令人難以忍受的是,本來認為沒這麼困難,但結果超乎預期,這樣就很慘了。

舉個爬山的例子,每次登百岳時,我都會收集一下該路線的難易度,讓自己做好心理準備,同時也會合理的分配體力。

但上次爬山時高興的太早,以為困難的部份都已經完成,當心態鬆懈下來後,後面的路線就是種折磨;這已經「不單純是身體上的累,是連心理都感覺疲勞」,因為超過自己的預期範圍。

同樣地,當人慢慢有經驗判斷事情的難易程度時,大致上都能確認自己能完成到怎樣的程度,這部份有好有壞,好處是有自知之明,避免誤事;壞處是如果因為有自知之明就不願挑戰,那自身的能力就會被局限在一個範圍內。

所以保持競爭的關鍵在於讓人沒有後退的藉口,被迫不斷地挑戰自己的能力,從而提升至能應付當前問題的程度。

我認為在名校、大城市、新創公司或知名公司裡中生存,就是讓人身處在一個充滿競爭的環境中,人的競爭力就會在痛苦的生存過程中慢慢提升起來。

別在該提升自己能力的時候,對自己太好,錯過了最好的時期,連原本能達到的能力峰值都辦不到,那就很可惜了。

人如果一直挑戰自己原本認為做不到的事,然後成功,就會慢慢的摸索出一套屬於自己跨越界限挑戰的方式,從而對自己越來越有自信,未來也不會懼怕自己陌生的事務,變成「良性循環」。

所以說尋找適合的競爭環境、適合自己的方法與應對挑戰的勇氣,都需要在成長的過程中慢慢經歷與學習。


本章節的重點摘要如下:

個人價值在「快速通道」裡才能起飛。

人生需要槓桿,自身運氣和國運就是那根槓桿。

單純靠個人能力,發財非常難,要靠機遇,而大城市機遇多。

努力和進取是為自己保底,努力不一定有好結果,不努力則連差的結果都保不住。

人生還需要一些快速通道,如趨勢或是有貴人提攜,這些都可以歸於運氣。

長期來看,只要環境具備多樣性,優勢和劣勢就可能互相轉化,而且工作成果往往和社會認同相關。

同一件作品,在不同情境下命運完全不同;努力的成果,換個環境或評價體系,就可能有不同的價值。

大城市就提供了多元的交易環境,「價值」才能從多個角度被評審。

進步本身就是對自己下黑手,沒有壓力,很難積極向前邁進。

感受到危機,感受到差距,才會積極地進行自我改造。

大城市自帶危機感和差距感,年輕時適合去接受洗禮,後半生就能坦然面對生活的重擊。

在人人掙扎向上的氛圍裡,自己也就會更堅強,能夠承擔更重、更複雜的工作,成長也更快。

痛苦很多時候是一種預期,很多磨練都是在提升承受痛苦的能力。

大城市提供更多的機會,潛能更容易激發,但生活代價也高,持續的壓力、焦慮等,從而影響你的身心健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拼續航力 → 從短跑衝刺變成馬拉松訓練

最近幾週我過上了極其規律的工作型態,因為在有時間壓力的情況下,有幾個新的產品功能待開發;但我又不想把自己的時間全壓上去,因此就每天專注工作三至四小時,確保當天都有達成設定的目標,也不特別著急著一次做完。 回頭一看,其實默默地都有完成當初預定的目標,似乎也沒有因為每天只專注開發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