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本來就覺得會很痛苦的事,遇到了反而不會太難過。最令人難以忍受的是,本來認為沒這麼困難,但結果超乎預期,這樣就很慘了。舉個爬山的例子,每次登百岳時,我都會收集一下該路線的難易度,讓自己做好心理準備,同時也會合理的分配體力;但上次爬山時高興的太早,以為困難的部份都已經完成,當心態鬆懈下來後,後面的路線就是種折磨。這已經不單純是身體上的累,是連心理都感覺疲勞,因為超過自己的預期範圍。
同樣地,當人慢慢有經驗判斷事情的難易程度時,大致上都能確認自己能完成到怎樣的程度,這部份有好有壞,好處是有自知之明,避免誤事;壞處是如果因為有自知之明就不願挑戰,那自身的能力就會被局限在一個範圍內。
所以保持競爭的關鍵在於讓人沒有後退的藉口,被迫不斷地挑戰自己的能力,從而提升至能應付當前問題的程度。我認為在名校、大城市、新創公司或知名公司裡中生存,就是讓人身處在一個充滿競爭的環境中,人的競爭力就會在痛苦的生存過程中慢慢提升起來。別在該提升自己能力的時候,對自己太好,錯過了最好的時期,連原本能達到的能力峰值都辦不到,那就很可惜了。
人如果一直挑戰自己原本認為做不到的事,然後成功,就會慢慢的摸索出一套屬於自己跨越界限挑戰的方式,從而對自己越來越有自信,未來也不會懼怕自己陌生的事務,變成良性循環。所以說尋找適合的競爭環境、適合自己的方法與應對挑戰的勇氣,都需要在成長的過程中慢慢經歷與學習。
本章節的重點摘要如下:
個人價值在快速通道裡才能起飛。
人生需要槓桿,自身運氣和國運就是那根槓桿。
單純靠個人能力,發財非常難,要靠機遇,而大城市機遇多。
努力和進取是為自己保底,努力不一定有好結果,不努力則連差的結果都保不住。
人生還需要一些快速通道,如趨勢或是有貴人提攜,這些都可以歸於運氣。
長期來看,只要環境具備多樣性,優勢和劣勢就可能互相轉化,而且工作成果往往和社會認同相關。
同一件作品,在不同情境下命運完全不同。努力的成果,換個環境或評價體系,就可能有不同的價值。
大城市就提供了多元的交易環境,價值才能從多個角度被評審。
進步本身就是對自己下黑手,沒有壓力,很難積極向前邁進。
感受到危機,感受到差距,才會積極地進行自我改造。
大城市自帶危機感和差距感,年輕時適合去接受洗禮,後半生就能坦然面對生活的重擊。
在人人掙扎向上的氛圍裡,自己也就會更堅強,能夠承擔更重、更複雜的工作,成長也更快。
痛苦很多時候是一種預期,很多磨練都是在提升承受痛苦的能力。
大城市提供更多的機會,潛能更容易激發,但生活代價也高,持續的壓力、焦慮等,從而影響你的身心健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