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4日 星期五

今日閱讀:匱乏經濟學 (三) 針對匱乏的設計

以下內容為第三部的重點摘要:

對於錯誤的容忍,並不是要取代個人的責任感,情況恰恰相反:容忍錯誤是要確保窮人把改善貧窮當成自己的責任時,他們確實可以改進。容許錯誤讓人們得到機會,可以和自己投入的努力與自己面臨的環境相符。

激勵的誘因如果落在隧道視野之外就很難有效。在遙遠未來的獎勵和懲罰對於在隧道效應裡的人比較沒有效果。幾年之後可以獲得大筆補助的儲蓄計劃雖然很好,但是它使得目前的儲蓄變成"重要但不急迫"的事。

減少認知頻寬的使用也會讓課程變成更易於吸收而更有成效。教育雖然是件好事,不過在認知頻寬有限的情況下,人們可能無法專注或導致犧牲其它更重要的事情,這裡也暗藏課徵認知頻寬稅負的成本。一個僵硬的課程表,每堂課都是接續前一堂課的發展,對認知頻寬已經過度負荷的學生來說,實在是嚴酷無情的考驗,偶爾錯過一兩堂課,學生可能就此一蹶不振。課程的設計安排,事先假設人們有足夠動機,而且不會犯錯誤,這個假設認定不能準時來上課的人,根本是自己不在乎。面對匱乏問題的人在職訓課程裡缺課,跟蹺課的中學生情況無法相提並論。不可以不上課的線性課程安排,對全職學生的效果或許良好,但是對於疲於奔命的窮人而言則沒甚麼道理。

真正有效率的勞動者不是把自己一整天排滿工作,而是在輕鬆愜意的氣氛下悠哉面對他的任務。長期的匱乏會讓認知頻寬稅負累積,要了解這類的機制,可以設想一下睡眠這類簡單的事。在時間上匱乏而工作更長時間的人,會設法每天擠出更多的時間。睡眠是個好選項,但當沒有時間時,會選擇睡少一點來多做一點工作,然而睡眠對產能的影響是相當驚人的,各種研究一再顯示工作的人睡得越少,工作動機就會越弱,犯的錯誤會越多,漫不經心的情況也會更頻繁。

在匱乏的世界裡,較長的完成期限往往是製造麻煩的要素。初期的充裕鼓勵你浪費,而隨著完成期限迫近,就會進入隧道視野與忽略。把較長的完成期限,切分成持續進展的幾個區塊,可以打斷這種趨勢。

緩衝的囤貨必須在充裕的時期建立起來。如果預期會匱乏的東西是時間,這代表要在行程表上留一些"沒別的理由",純粹是為了方便調整眾多計劃和工作的空間;如果匱乏的是錢,這代表得設法存一筆預防萬一的錢。這不大符合自然,即使知道變故和匱乏會發生,但在充裕的時候卻很難感覺得到。

若能理解匱乏拉鋸的邏輯,就可以盡量減小它的負面影響,就像是決定買煙霧警報器或是為你新生的小嬰兒設置大學入學存款,單一片刻的明智洞察力,可能帶來長久的好處。

用新的角度看待熟悉的事物,有時會在出乎意料的地方,得到出乎意料的觀察。認知頻寬是核心的資源,我們教養子女、學習、驅使自己上健身房、發展人際關係都要運用到它。它影響我們的思考方式及如何做出選擇。當我們陷入認知的衰退,我們生活的各個層面,從教養子女、運動到儲蓄與離婚都有可能受影響。

在完成期限前會出現匱乏的體驗,原因往往是在充裕時期的時間管理問題。匱乏與充裕的密切關聯在許多地方不斷重複。充裕的心理學似乎蘊含了最終導致匱乏的種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今日閱讀: 財富哪裡來 (九) 執行力的重要性

本章節重點摘要如下: 只要在「認知」的基礎上具備極強的「執行力」,賺錢就不是一件難事。 很多人無法克服「拖延症」是因為看不到機會,沒有意識到懶惰給自己帶來的「機會成本」有多高。 錯過機會比直接虧錢更讓人心痛。 看不到機會的根本原因在於「認知」不足,意識不到自己面對的是機會,也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