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6日 星期二

今日閱讀: 拼教養(九) 教育軍備競賽

本章節重點摘要如下:

什麼樣的鉅觀環境轉變,讓跨國中產階級變得更加焦慮,需要為孩子的「教育投資」策略提前布局?

1. 全球經濟、勞動市場的整合;台灣資本外移,擴大跨國生產鏈與銷售市場,都帶動了台灣專業與管理階層者的跨國流動。

近年來的全球金融風暴與經濟振盪,以及台灣在地經濟的成長停滯,不僅影響中低階層的就業機會,也撼動中產階段的「經濟安全感」。

家長對於下一代的未來感到焦慮,也渴望下一代能更成功地化身為「全球菁英」,以面對預期將會更加激烈的國際人才競爭。

對這些中產階級父母來說,孩子的競爭力等同「全球移動力」,也就是「讓人能跨領域、跨地發展的能力;在這個時代,你能橫向移動,才能向上移動」。

2. 升學管道的改變;「多元入學」並沒有讓這些家長鬆口氣,反而感到「只有被迫將戰線拉長」。

十二年國教新制更強化了制度上的不確定與家長的焦慮;父母面對新的「遊戲規則」,需要投入的不只是「經濟資本」,還需要一定的文化知識與資訊,以配合調整教養的方式。

多元入學是資訊大戰,不是金錢大戰 → 用錢堆出來,同質性高還是被刷掉。

「愈了解這個多元入學制度遊戲規則的家長,比不瞭解遊戲規則的家長,更容易讓小孩透過個人申請,進入好大學。」

要在新的升學體制、國際化的競爭環境中出人頭地, 孩子不只需要考試或證照認可的「顯性能力」,也要培養所謂的「隱性能力」。

符合全球化之下競爭力的八大特質:

1. 英語 (顯性能力)。

2. 第二外語 (顯性能力)。

3. 專業 (顯性能力)。

4. 文化包容力 (隱性能力)。

5. 溝通與合作、人際關係 (隱性能力)。

6. 自信 (隱性能力)。

7. 資訊運用 (隱性能力)。

8. 學習力 (隱性能力)。

中產父母依據其經濟、文化與社會資本的多寡,衍生不同的跨國教育策略,來進行所謂的「私人教改」,以超越本國教育體制的限制。

美國學者艾利森‧匹優用「鋪路消費」的概念來為孩子的未來鋪路。

專業中產階級父母,尤其是來自非世界核心的後進國家,會透過「全球鋪路消費」來替孩子累積經驗與能力,以因應孩子未來可能面對的國際競爭。

經濟與文化資本高低不同的父母,又會發展出不同方式的全球鋪路消費。

常見三種不同的全球鋪路消費模式:

1. 透過長期或短期的移民。

2. 透過取得彈性公民身分,讓孩子在境內留學。

3. 送讀標榜國際班或雙語教育的私立學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今日閱讀: 財富哪裡來 (九) 執行力的重要性

本章節重點摘要如下: 只要在「認知」的基礎上具備極強的「執行力」,賺錢就不是一件難事。 很多人無法克服「拖延症」是因為看不到機會,沒有意識到懶惰給自己帶來的「機會成本」有多高。 錯過機會比直接虧錢更讓人心痛。 看不到機會的根本原因在於「認知」不足,意識不到自己面對的是機會,也意識...